9月已近结束,食用农价格的涨势似乎仍不肯“善罢甘休”。据商务部9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9月19日至25日)其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仍小幅上涨,农产品价格已连续六周看涨,从分项来看,肉禽蛋菜粮油几乎全线上涨。 [详细]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第七期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下半年物价涨幅将略有回落,但预计至年底CPI同比增幅仍居4%左右,全年通胀均值在5.2%~5.4%左右。连平说,初步判断2012~2013年通胀均值将在2.8%~4%,通胀长期化风险尚不明显,未来两年通胀总体可控。但2012年底,CPI又有重新上涨的趋势。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加息或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而会在存款准备金或信贷规模上“做文章”。 [详细]
9月以来,受中秋等节日消费因素带动,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小幅环比上涨势头。分析人士认为,目前CPI从环比看仍处于上涨通道,但在翘尾因素带动下,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小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中旬公布9月主要经济数据。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CPI涨幅突破6.5%的前期高点可能性不大,且货币政策调控已收到较明显效果,目前央行继续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均较小。 [详细]
面对持续高企的CPI,老百姓手中资金的购买力无时无刻不在降低,“傻存钱不如巧花钱”,把钱存起来,是下下策。 东方华尔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吃灰不是一个抗通胀的好方法,应选择一种适当的消费方式把额外的钱花出去,让它们不至于变成“白纸”。[详细]
53度飞天茅台在中秋节过后,价格又从每瓶1580元上调到了1680元,部分门店甚至挂到了每瓶1780元的价格。 [详细]
肯德基涨价了,“6元的皮蛋瘦肉粥+油条”的早餐涨到7元,“火腿蛋堡+豆浆”也涨了1元,薯条上涨0.5至1元,涨幅最明显的是“全家桶”,贵了4块钱。[详细]
核心提示 9月22日美联储会议没有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盟、中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台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预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丧失强劲上涨趋势。人民币升值、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价格干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 去年下半年,国内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基数高,将拉低今年下半年CPI的同比张幅,预计第四季度回落是大势所趋,10月预计回落到6%以内,11月和12月预计回落到5%附近。 |
随着全国秋粮可能大丰收的消息传来,粮食价格也表现得相对稳定,食品价格因素对通胀的影响逐步减弱。此前在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6.2%,其中粮食价格涨幅为12.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 [详细]
近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全线暴跌,对于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输入性通胀来讲,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8月CPI已经开始显露出回落的迹象,如果9月CPI继续回落,无疑将确认通胀的拐点出现。这对中国股市而言,是最大的利好。 [详细]
利空美元的消息使得货币政策选择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输入性通胀。升值后,央行用以对冲源源不断的外汇增量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就会减少,这可以从流动性层面缓解通胀压力。此外,进口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也可以缓解国内通胀。 [详细]
—— 英大证券研究所 侯颖娜
——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 李迅雷
—— 国研中心副主任 卢中原
温家宝表示,现在物价高,我放心不下。政府正在想办法,鼓励农民养猪。现在肉价基本稳定,近几天又有些回升。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调控物价。
他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食品是须臾不可缺少的,解决食品的供应和价格问题,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对农户和企业的扶持政策。 [详细]
周小川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强,但短期内也面临物价上涨较快、资本流入较多的挑战。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详细]
据张平介绍,下半年稳物价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组织好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植物油收购,充实短缺品种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详细]
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等系列宏调政策下,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增速有所放缓。
卢中原认为,在“控物价、保增长、调结构”三大目标中,控物价的目标已经开始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在经济增长比较平稳,甚至是趋缓的时候,‘调结构’应该是第一位的。”卢中原表示,当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范围之内时,就必须牺牲速度调结构。 [详细]
中美两国物价对比一直是个热话题。九月中旬,《人民日报》刊发《北京物价真的比纽约高吗》一文,举例指出北京奢侈品确实比纽约高出不少,但公共交通等纽约却是北京的10倍,中国游客很难全面感受美国物价水平,该文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美国人工服务价格高于中国,反衬出的恰恰是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低迷。隐喻着经济突飞猛进中的结构性风险,也是劳动者价值被严重低估、劳动者权利被漠视的现实表征。 [详细]
中美物价水平到底该如何比?对此,曾在美国经济学会任职的周春生认为,国家物价水平很难通过简单的价格对比出来,单纯的数字对比意义并不很大。两个国家的物价对比应该至少包含衣食住等四个方面,同时还要保证品质一致这一前提。 [详细]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