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中国社科院:文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 马飚:刘三姐火爆台湾 广西文化产业盈利
  • 香港发展创意产业 努力摆脱文化沙漠尴尬
  • 繁荣中国吸引更多国际文化注入

凤凰调查

1.您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如何?
增加文化产业收入
降低文化产业收入
基本无关
2.您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引资是否应区分对待民资和外资?
应该
不应该
不清楚
3.您认为小沈阳的走红对中国文化产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悲哀
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步的标志
仅仅是个案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八项工作三大亮点

亮点一:重视动漫产业
银河证券传媒分析师许耀文表示:对数字内容和动漫的重视是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对相关企业申请上市融资会有一定的利好。据悉,如今已有江通动漫等新媒体企业在创业版排队。

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孙立军也表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对于动漫的重视可以说是支持产业发展的一项升级政策;另一方面,规划是具有指导性,可以指导各地落实更有执行力的政策。[详细]

亮点二:发展广电网络
许耀文也指出:在已经上市的传媒板块中,出版行业的估值已经比较合理;新的亮点或现于广电网络。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也曾告诫企业:做文化产业一定要盯住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因此专家判断:广电网络等新媒体产业也将是本次振兴规划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详细]

亮点三:降低准入门槛
专家指出: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来源于体制。如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对投资者以及企业来说,都意味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准备起来,待细则出台后及时抓住市场的先机。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张小噶也提醒到:一旦细则出台,出版及广电企业的跨地域重组将首先值得期待。 [详细]

•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加大文化创意企业直接融资

• 各地纷纷组建国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一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

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三是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四是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

六是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

七是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八是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文化企业改制上市提速

铺垫:“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企业改制上市整体布局
我国正在制定《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相当大篇幅鼓励文化领域领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对此充满期待,并将其视作从战略层面为文化企业的改制上市整体布局。[详细]

提速: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为了增强文化产业活力、降低外资及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门槛、加快用资本力量改造文化产业的步伐,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开始真正换挡提速。[详细]

现况:文化产业的开放 地方远远走在中央前面
文化产业的开放,地方远远走在中央前面。出版传媒、时代出版的成功上市,辽宁和安徽成为文化产业“领跑者”,这使其他省份为了完成改制上市的目标而奋起直追,上报了许多拟改制上市的项目。可以期待,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文化企业“新军”。[详细]

积极信号:继续推动大部制、大文化的监管体制建设
这一信号释放出的信息是,基层(尤其是省级)的实践有望继续推动大部制、大文化的监管体制建设。对资本市场来说,这一信号的利好在于大文化产业概念有望打破横亘在广电、出版和文化企业之间的壁垒,切实推动企业跨媒体、跨地域并购,真正打造出多媒体大型文化集团。[详细]

凤凰调查

1.您对近几年国产电影大片看法如何?
大多拍得很烂,只是善于炒作
看到了进步,但是给人的冲击还不够
大部分拍得都不错
都非常好
2.您平时主要收看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
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纪录片
经济
娱乐
体育
3.您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如何?
挺好的,繁忙学习生活闲暇的一种娱乐
无聊时的消遣方式
引诱人走向堕落的深渊
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爱好甚至是一种事业

境内大型投行闻风投资

股权投资市场开始趋于活跃。一些境内大型投行开始投资内地国营媒体集团。[详细]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详细]

二、各大城市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详细]

三、各大城市纷纷制定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详细]

四、动漫、网游成为文化产业中倍受青睐的主导领域
  动漫、网游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倍受青睐的主导领域,几乎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动漫和网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把发展动漫业和网游作为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产起动漫网游基地,国内动漫产业和网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 。[详细]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融资比较困难
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详细]

二、人才缺乏
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偏低。[详细]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创收能力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详细]

四、文化市场尚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文化创意市场规则正在形成。[详细]

外资渗入中国文化产业路线图

方式一:单刀直入股权收购
  作为建国后就处于中国的图书发行垄断地位的新华系统,由于政策和长期的人脉、渠道而垄断教材发行,以及政府提供的散落于市中心的门店,使投资者多对其有相当好的预期。其中最活跃的身影大概就是TOM集团。除参加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49%股权的竞投,TOM还曾与江西省新华书店达成收购49%股权的意向,并与浙江、重庆等地的新华书店积极接触。[详细]

方式二:循序渐进谋求合资
  华纳在上海的总部已有包括家庭娱乐、电影发行、影院部门、电视发行等各个细分部门,几乎五脏俱全,显示出了对中国市场的巨大野心。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横店集团和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成立后,华纳名正言顺地进入了中国电影制作领域,而且合资公司的出品电影将被视为国产电影,不受我国一年20部进口电影的配额限制。 [详细]

方式三:偷换概念曲线进入
  很多畅销书事实上都是由民营公司策划,然后向出版社“买断”书号,最后自己或者通过合作的出版社发行。这种被禁止但是已经广为流传的形式已经盛行多年。而这些民营文化公司的背后,也难保没有外资的投入。事实上,这种渠道已经是变相地进入了出版行业,只是以做策划的文化公司、“合作出版”等名义合法化了。[详细]

民营资本掘金文化产业

    电影《烟雨苍茫——1927·毛泽东在武汉》即将在汉开拍。4月22日,剧组在武昌都督府完成开机前最后一次台本修改讨论。这部电影,由湖北省民营企业家黄泽豪投资3000多万元拍摄。
    投资拍电影,还只是这家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的第一步,其后还将有一个更大的文化产业链。该企业注册成立了中天红都影视文化投资公司,专门负责投资和经营文化产业。“很早就有进军文化产业领域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该企业负责人对《产经周刊》记者说。[详细]

国外文化产业面面观

美国:文化扎根市场运作

政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

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近几年高达几千亿美元,每年提供1700多万就业岗位。[详细]

法国:艺术高雅但不高价

政策:企业和专业协会发挥作用

法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悠久的传统,二是历史的连续性。[详细]

英国:经典戏剧服务大众

政策:利用社会集资投资

英国的剧院演出市场之活跃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剧团是剧院演出市场的灵魂。[详细]

日本:动漫成第三大产业

政策:中央地方民间一起投入

日本政府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把新文化产业确定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详细]

韩国:影视产业冲出国门

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融资

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产业发展的文化法规,尤其是有关文化经济政策。[详细]

澳大利亚:文化企业多属小型企业

政策:资金主要来源政府经费

澳大利亚大多数文艺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联邦及各州政府的文化拨款。[详细]

2007年全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

项    目
总    计
文化部门
其他部门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其他经济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总  计 320292 1467159 50397 215943 2064 38246 389 2965 47944 174732 269895 1251216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50839 108487 5381 11296 155 1115 39 151 5187 10030 45458 97191
电影服务 541 16655 499 16311 484 15654 2 41 13 616 42 344
文化艺术服务 2834 63007 511 11594 359 8900 84 740 68 1954 2323 51413
网络文化服务 134 8288 31 97         31 97 103 8191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216768 1155171 35626 145349 555 2974 205 1478 34866 140897 181142 1009822
其他文化服务 37886 66831 6547 12377 111 1356 16 62 6420 10959 31339 54454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198 2482 74 1199 45 1078 8 54 21 67 124 1283
其 他 11092 46238 1728 17720 355 7169 35 439 1338 10112 9364 28518

2006年全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

项    目
总    计
文化部门
其他部门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其他经济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机构数
从业人员数
总  计 208225 1313469 83734 401247 6630 89861 1269 7823 75835 303563 124491 912222
演出业 4155 71578 1665 27951 389 9677 111 1478 1165 16796 2490 43627
影视业 159 4056 154 4039 144 3874 3 35 7 130 5 17
音像业 118 866 118 423 17 216 2 8 99 199   443
文化娱乐业 27809 609443 25909 144811 884 8224 743 4582 24282 132005 1900 464632
网络文化 116511 458069 33541 122498 2061 6996 57 270 31423 115232 82970 335571
文化旅游业 1614 40807 1595 40181 1544 39432 4 29 47 720 19 626
图书报刊业  57191 110919 20311 44380 1291 5232 347 1417 18673 37731 36880 66539
艺术培训业 186 13952 186 13952 174 13585 2 4 10 363    
文物和艺术品业 482 3779 255 3012 126 2625     129 387 227 767

广播电视产业受益股

出版传媒产业受益股

最新报道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产业研究

更多

市场影响

更多

相关专题

更多

揭开新能源概念的面纱

光伏产业投资分析

专题策划制作:孙毅  马德俊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