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世界聚氯乙烯概况

2009年04月20日 15:54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聚氯乙烯是合成树脂中重要的品种,从世界范围内PVC消费看,PVC仅次于聚乙烯排在五大通用树脂中消费量的第二位,在中国,PVC的消费量是五大通用树脂之首,高于聚乙烯的消费量。从生产工艺路线看,除中国和极少几个国家以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石油天然气路线,因此在成本和市场价格不尽一致。

一、世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2006年全球PVC产能约4291.1万吨,较2005年的4041.1万吨,增长了6.48%,其中:北美866.6万吨、南美143.5万吨、西欧628.5万吨、东欧252.2万吨、亚洲2160.5万吨、中东227.5万吨、2003~2006年全球PVC产能状况见表1。据统计,2006年世界主要PVC生产商的产能状况为:信越化学345万吨/年、台塑287万吨/年、OxyVinyls 176.9万吨/年、欧洲乙烯基132.5万吨/年、LG化学127万吨/年、吉昂122.5万吨/年、这几家PVC生产商产能占2006年总产能的27.75%。

受2004年全球经济转好的影响,2005年是PVC产能增加最多的一年,增长率由2004年的4.19%增加到9.72%,尤其仅中国产能就增加了280万吨,增长率达到35.45%之多。中东地区PVC产能长期短缺,为了适应需求增长,一些厂家也开始扩大产能,2005年产能增幅也达到了29%。近两年北美PVC产能并没有增长,但2008年以后北美PVC产能增加将接近100万吨(扩能情况见图表7),增幅达到12.60%。

二、其他装置产能变动分析

韩国LG化学集团针对PVC需求旺盛的状况,计划大幅增加PVC/VCM生产能力,主要有:丽川工厂(韩)扩大PVC 9万吨/年产能,为此VCM产能扩4万吨/年;大山(韩)工厂VCM与PVC产能分别扩11万吨/年、5万吨/年。其目标是2008年使韩国的PVC产能达到100万吨/年。LG化学还计划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新建世界级石化联合体项目,其中包括一套ABS装置和一套PVC装置。该石化联合体将于2008年投产,PVC产能为20万吨/年。此外,韩国翰和石油公司计划2007年增产PVC 20%,即10万吨/年。

巴基斯坦计划将PVC产能由现在的10万吨/年增加到2008年的15万吨/年。

为了满足拉美快速增长的预期需求,比利时苏威子公司Solvay Indupa计划翻番其在巴西Santo Andre的乙烯基装置产能,将VCM和PVC的产能分别从15万吨/年增至30万吨/年,2008年底完成扩建。

2006年,总部位于莫斯科的LukoilNeftekhim公司指定伍德公司为其在乌克兰Kalush新建一套30万吨/年悬浮PVC联合装置,预计2009年上线,投产后PVC将出口到欧盟以及俄罗斯。

俄罗斯Plastkard公司计划于2007年底将其PVC产能扩大至9万吨/年,并将在2008年底进一步扩大至11万吨/年。2006年,该公司PVC产能为8.2万吨,较2005年同期增加了5%。

索尔维计划在俄罗斯建立一体化PVC联合生产装置。装置的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20万吨/年PVC,预计2008年投产。第二阶段2012年投产,包括20万吨/年的PVC在内。第二期扩能完成后,氯总产能为34万吨/年。

日本新第一聚氯乙烯股份公司计划于2008年3月关闭其位于富山县高冈(Takaoka)的PVC工厂,其PVC总产量将减少15%至25.2万吨/年。另外日本大洋聚氯乙烯公司也计划于2007年7月关闭其位于大阪的一座1万吨/年的PVC装置,以减少其PVC产能。

2007年7月2日,英力士公司宣布以9.13亿美元的价格从诺斯克海德罗公司(Norsk Hydro)手中收购挪威PVC树脂生产商Kerling公司,收购交易将于9月底完成。该公司在挪威、瑞典和英国拥有氯碱、PVC和PVC混配物业务,在挪威、葡萄牙、卡塔尔和中国也拥有PVC资产。

埃及TCI公司已经签署协议购买Solvin公司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的PVC和VCM装置。这两座18万吨/年的PVC装置和16万吨/年的VCM装置将重新安置在埃及PortSaid地区。

三、国际聚氯乙烯需求分析

2006年全球PVC市场需求总量达到3200万吨,增长率为6%,亚洲市场需求增速将达到7%左右,其中印度增长率达到了12%。而北美市场需求增速预计为3.4%,中东为6%,欧洲市场为2%。预计到2009年PVC需求的年均增长在4%左右。2007年受建筑需求疲软的影响,北美利润下滑,而欧洲建筑市场需求强劲,PVC市场行转好。但亚洲受扩能的影响,PVC生产利润可能会停滞不前,中国更是如此。

近几年来全球PVC需求、开工率状况见表3。由于产能的大幅增长,使得中国PVC开工率将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值,北美由于缺少主要产能的增加,PVC开工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值,约为90%,不过估计全球的PVC开工率还将接近85%,并持续到2009年。

(一)北美PVC市场行情

北美PVC市场需求量和建筑市场密不可分,其中PVC总量的75%用于建筑和房屋应用方面,但去年建筑市场发展减速却抑制了PVC市场,2006年第4季度PVC市场为5年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PVC的需求9月份以前降低12%,10月、11月份达到14%,降幅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房屋住宅对PVC需求的降低范围为2%~7%。随着房屋建设需求的低迷,北美PVC价格自去年以来一直处于逐步下滑的趋势,由2006年初的61美分/磅下降到今年初的54美分/磅,年均价为58美分/磅。2007年前两个月又下降2美分/磅。

2006年美国PVC需求量为653万吨,比2005年降低3%。硬制管材和管件消耗PVC总量的46%,其他挤出耗用35%。由于住宅市场需求下滑,去年美国大部分PVC生产商都降低了开工率,PVC的利润也在降低,但幅度小于价格下滑。尽管来自于乙烯和氯的成本在减轻,但由于产量较大,PVC利润仍然较低。软制用PVC比硬制用PVC受到的影响要大,因为硬制品市场方面,市政使用的大直径管材量比小直径的多,且市政应用不像房屋市场直接受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美国建筑受房屋需求循环下滑的趋势将比预期持续的时间长,估计将在2007年上半年的某个时段达到最低点,另外其国内产能的增加和亚洲扩能流的到来也将影响到PVC市场。

(二)中东PVC市场行情

2006年中东PVC市场需求达到75万吨,增长率为6%。预计2007年中东PVC需求增长5%~6%,有些国家显示更强劲的需求,例如埃及增长率为5%~6%,达到18万吨/年,而其产量只有7万吨/年。海湾地区的供需平衡则完全相反,预计2007年需求增长0.7%,由2006年的14万吨增至14.98万吨,而该地区产量为37.5万吨,是中东最大的出口地区。2007年中东供需平衡将会因中国的出口政策而转移,可能引起中东PVC价格疲软。

2007年中东PVC市场受供应紧张和需求强劲的影响将会比较大。由于PVC生产受限,中东面临着永久的短缺不足,目前中东PVC市场需求的50%依赖于进口。另外,预计2007年中东PVC产能不会有明显增加,供应可能会更紧张。因美国信科公司计划停产其位于德克萨斯州Freeport的PVC装置,使得中东2007年1季度PVC供应紧张。由于建筑业尤其是管材和门窗应用的急速发展,2007年PVC市场会依然保持上涨牛市。另外,电讯业的发展也使得在电线和电缆方面的PVC需求增加。

(三)欧洲市场

PVC在欧洲窗框节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可帮助家庭房屋节约热成本10亿欧元,另外污水系统需用的PVC管也是需求增长的重要环节。受德国门窗装修及管材需求强劲增加的影响,2006年欧洲PVC需求达到570万吨,增长2%。2006年德国需求同比增长5%,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窗框和管道,其中门窗占PVC需求的28%,管材占25%,预计2007年德国PVC市场仍会强劲增长,建筑市场节能技术的偏好增强将会转变为2007年PVC应用持续强劲增长率的动力。德国大部分的污水系统正趋于革新和置换,这也为PVC新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四、国际氯乙烯单体市场现状

2006年全球氯乙烯单体(VCM)产能约3926.2万吨,今后的产能增长大部分在亚洲和中东,亚洲的产能已达到1833万吨/年,中东的VCM生产主要是满足亚洲需求增长,尤其是中国。北美基本没有VCM扩能,因为天然气的高价使得投产VCM不再经济。由于需求强劲而缺乏新增产能,全球氯乙烯开工率2006年已上升至88%以上,较2005年增加了两个百分点,由于PVC需求继续走高,预计2007年氯乙烯开工率将升至89%以上。

全球经济复苏推动PVC需求增加,对VCM需求持续走强,使得全球VCM市场已处于短缺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VCM行业的亏损影响了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2005年全球VCM需求约3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达到3800万吨/年,增长率为4%。未来5年世界VCM需求将以年均4.1%的增幅继续增长,明显高于产能增速。这种世界性的VCM价高货紧将给中国的电石法原料路线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gengliang] 标签:Solvay Freeport Kalush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