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
凯文·鲍瑟
自从5000年前发明车轮以来,人们不断发明新的方法,让人类能更快的从一个地方抵达另一地点。马车、自行车、汽车、飞机、火箭,所有这些发明都是为了节省我们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然而,所有这些交通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需要穿过一个特定的物理距离,对于不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这会耗时几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
你有没有想象过,如果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你从家中去往超市而无需开车,或从家里的后院直达国际空间站而不用乘坐宇宙飞船呢?这是 《西游记》和其他科幻片中的惯用招数。然而,《星际迷航》系列片为其赋予了一个科学名词:远距离传输。影片中,观众们惊奇地看着,在穿越宇宙的旅行中,柯克船长、斯波克、麦考伊博士和其他人被送抵各个星球上,甚至被传送到正在急速飞行的飞船上。
相信这是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情节。事实上,的确有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的交通方式。它将电信和运输的特性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被称作“远距传送”的系统。用光子远距传送的基本思想,是将物体在一个地点非物质化,然后将物体的精确原子结构信息传送到另一地点,再将物体重构出来。这就意味着交通中不再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即时被传送到任何地点,而无需实际穿越任何一个物理距离。
早在1993年,远距传送的概念就走出了科幻的范畴,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性。那时,物理学家查尔斯·贝内特和IBM公司的一组研究人员确认了量子远距传送的可能性,但被传输的原始物体必须被消灭。这一发现由贝内特于1993年3月在美国物理学会的年会上首次提出,随后关于这一发现的一篇报告发表于1993年3月29日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当时,利用光子进行的实验已经证明了量子远距传送理论上是可能的。
1998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联合两个欧洲研究小组,将IBM的这一概念变为了现实。他们成功地远距传送了一个光子,即一种承载光的能量粒子。这一小组可以读出光子的原子结构,将信息传过1米长的同轴电缆,并重建了这个光子的复制品。正如所预计的那样,复制品被制造出来后,原始的光子便不复存在。
在进行这项实验时,小组成功避开了“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它是在远距传送比光子更大的物体时的主要障碍。简单来说,这一原理是说,人们无法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但如果你无法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又如何对它进行远距传送呢?为了传送光子而不违背海森堡原理,物理学家们利用了一个称为“缠结”的现象。在缠结中,至少需要三个光子来完成量子远距传送:
光子A:待传送的光子
光子B:正在传送的光子
光子C:与光子B缠结的光子
如果不利用缠结,则研究人员在观察光子A时若靠得太近,就会碰到光子而将其改变。通过让光子B和C缠结,研究人员可以提取一些关于光子A的信息,而剩下的信息就会通过缠结传递给B,然后再传递给光子C。当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光子A的信息加到光子C上时,就可以创造出光子A的精确复制品。然而,在信息被传到光子C上之前,光子A就不复存在了。
抛开抽象的实验,举例来看,当柯克船长被传送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时,是他的原子结构分析信息通过传送室传到了期望地点,并在那里创造出了柯克船长的一个复制品,而原先的柯克船长则消失不见了。
不久之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取得了远距传送方面的成功,这次研究人员成功地传送了一个激光束。
听上去,虽然通过创建复制品而消灭原物这个主意用到人的身上并不怎么样,但量子远距传送对于开发可以分布量子信息的网络意义重大。威尔士大学班戈分校的塞缪尔·布朗斯坦教授将这样的网络称为“量子互联网”。有一天,这一技术可以用来建造量子计算机,这意味着,其数据传输速率比今天最强大的计算机要快很多倍。
回到影片中,如果要开发出像《星际迷航》里“企业号”航天飞船上的传送室那样的远距传送机,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纯根据物理定律,要制造可以将人瞬时传送到其他地点的传送机(这要求以光速进行传输)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于被传送的人来说,需要制造一种机器,用来精确定位和分析组成人体的所有原子,这是个天文数字。这台机器还要将这些信息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并在那里将人体完全精确地重新构造出来,各个分子甚至不能有一毫米的偏差,以免到达后的人出现某些严重的神经或生理缺陷。这就是古谚所讲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在《星际迷航》及其续集剧情中,远距传送是通过一种叫做传送机的机器实现的。此机器的基本工作方法就是一些人站在一个平台上,与此同时,斯科蒂切换传送室控制板上的开关。随后传送机锁定平台上每个人身上的每个原子,并利用传送机载波将这些分子传送到飞船成员想去的地方。观众于是会看到,柯克船长和他的船员在溶解为一片明亮的光后消失不见,并立即在某个遥远的行星上重现。
如果这样的机器可以实现,那被传送的人就未必是真正被“传送的人这个原理更像是传真机——在接收端建造一个人的复制品,但精度比传真机可要高得多了。那么原物会怎么样呢?有一种理论建议应在远距传送中融入基因克隆和数字化技术。
在这种生物数字克隆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远距乘客肯定会死。他们原始的意识和肉体都不复存在,所有原子结构将在异地重建,而数字化技术将重建乘客的记忆、情感、希望和梦想。所以乘客仍然存在,但将存在于一个全新的身体中,其构成是原身体的原子结构再加上同样的信息。
正如所有的技术一样,科学家们肯定会继续对远距传送的概念加以改进,直到最终可以避开这种残酷的方法为止。有朝一日,在距地球很多光年的某星系中一颗遥远星球的空间办公室里,人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对着手表说该传送回X行星上的家吃晚饭了,话音刚落,就坐在了餐桌旁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