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通胀预期下理财众策略扫描 股票炒短基金定投

2009年07月10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相比股票基金,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债券基金风险较小。能源和工业金属,是最合适的抗通胀投资工具。下半年,信用债尤其是高息债,仍是债券市场被看好的投资品种

策略一 炒股以短期利润为主

“在通胀预期下炒股,不适合作长线投资。”聚财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林胡庆称,如今投资者炒股最好以短期利润为主,赚到一点钱就要果断撤退。

部分股民认为市场“将与熊市说再见”,但林胡庆表示,最近国有银行已在控制放贷规模,下半年股市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大。从2007年至今,股市呈现了起伏的“V”型走势,变化节奏之快,使风险更大,股民现在入市要谨慎。

“看起来现在行情很不错,但市民还是不能将所有钱都投入股市。”他说,对于投入股市的钱,市民要有心理准备,视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而定。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是很有道理的。

俞利苹认为,通胀风险一旦加大,国家可能开始采取果断措施。股民应时刻关注政策走向,尤其要留意央行的举动。如果出现银行借贷资金入市或者有收缩银根的信号,股民应果断离场。

策略二 基金宜买资源型

无论国内A股市场大起大落,还是今年以来的高位入市,基金定投的优势渐渐被人们认可,其回报率也相当可观。

“去年开始红火起来的‘基金定投’,方便投资、风险分散,使其比纯粹一次性购买基金更稳健。”俞利苹表示,那些坚持基金定投的人,很多人都赚到了钱。

今年5月开始,疲惫很久的债券市场一下子爆发了,那么,它的好势头能否延续?俞利苹认为,债券跟市场利率相反,如果其他投资比较活跃,可能债券投资收益相对减少。

“相比股票基金,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债券基金风险较小,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不太强、风险偏好不太激进的人。”她说。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顾问廖清称,近期,石油、煤炭等资源类商品的价格或许会上涨,市民买基金时,不妨关注一下与资源挂钩的基金,如挂钩贵金属的股票型基金等。

在长期通胀预期下,以资源类个股作为重点投资对象的基金,可能也会受益。

策略三 可关注两类商品期货

一般来说,通胀的表现是商品价格上涨,所以商品自身能对抗通胀。市市民要借助商品对抗通胀的话,应该对各类商品的属性有所了解。”廖清说。

据了解,商品一般分为能源(如原油)、农产品、贵金属及工业金属,在不同通胀背景下,他们的表现也不同。

“农产品,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联不大,在经济增长较慢、通胀较强的背景下,抗通胀的效果一般。”廖清分析,而能源和工业金属,它们的需求和经济周期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在经济高增长、高增长、通胀情况下,是最合适的抗通胀投资工具。对于贵金属,是比较传统的、对抗通胀的保值工具,一直有良好的抗通胀效果。

策略四 高息债投资优势显现

当债券市场阴云密布的时候,也许只有信用债市场的前景还没那么悲观。

今年以来,债市收益陷入历史低谷,相对较高收益的信用债,逐渐进入人们的投资行列。

据悉,像高息债的票面收益率大部分在7%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在上半年获得不错的业绩后,下半年,信用债尤其是高息债,仍是‘萎靡不振’的债券市场中被看好的投资品种。”第一创业证券债券分析师胡泽琼表示。

胡泽琼指出,目前公司债、企业债的票面利率已很低,快接近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因此利率下行的空间也不大。而信用债,本身票面利率高,对利率上行的风险保护力度较强,因此利高息债的投资价值相对较大。(记者 潘洁)

(来源:国际金融报 )

调查

基金定投意向调查

1.您是否认可基金定投这种理财方式:
  不认可,基本无效
  认可,但重在选时
  不确定
2.您希望每月的基金定投起点为:
  300元及以下
  300元~500元(含)
  500元~1000元(含)
  1000元~2000元(含)
  2000元~3000元(含)
  3000元~5000元(含)
  5000元~1万元(含)
  1万元以上
3.影响您选择定投产品的因素有(多选):
  基金管理人品牌影响
  基金管理人业绩表现
  基金定投产品的费用
  定投产品的优惠活动
  其他因素
4.如果您的定投产品表现不佳,您会:
  持仓,业绩需要时间检验
  难以承受风险,赎回观望
  转换为同一公司其他产品
  更换为另一公司绩优产品
  不确定,相机而动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nul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