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住建部长回应新一轮房价上涨:有刚性需求增加因素

2009年09月03日 08: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杜宇

人参与条评论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2008年3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对于2009年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姜伟新认为,既有刚性需求增加,也有土地供应、开发、管理和资金供应的问题。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 杜宇)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因为人们总想从他的言行中探询房价涨跌的信息、住房保障政策的方向。

也正因为背负着住房保障和楼市稳定的双重职责,他显得格外谨慎,“多做少说”是他一贯强调并践行的信条。

姜伟新,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与决策者,他坚定地表示,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要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有个心理转变过程”

大学毕业后的集体宿舍生活,虽然已经过去35年,但在姜伟新的脑海中,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它承载着姜伟新对于住房曾有过的青春记忆。

“1974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单身宿舍。我记得,同住的伙伴如果有结婚的,一般情况下,单身的那个就要想办法挤到别的宿舍,或者在各个宿舍‘打游击’。结了婚的年轻人从住集体宿舍到两家合住一套房再到分上一居、两居,总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在这种按级别、工龄、年龄、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进行分配的制度下,姜伟新和同时代的人们一样,唯一的选择就是排队等候。

1998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对习惯于排队等候分房的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心理冲击。从此,人们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买房子,不仅要考虑房子的价格、位置,还要为房子今后的升值贬值操心。

那年,姜伟新已任国家计委投资司司长。他说:“当时我已经住上了一套4间的房子,但是按照规定,已经分配的房子也要掏钱买回来。对于推行住房货币化,我和大家一样,心理上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过,我的这个转变过程要比别人短一些,因为我本身就是制定这项政策的参与者。”

如今,在回顾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时,1998年作为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镌刻在人们记忆中。事实上,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自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时就已徐徐拉开。

经过20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从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逐步走向住房设施齐全、拥有产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建筑面积28平方米。

姜伟新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变化,不仅是住房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转变。”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国城镇商品住房的比重已达80%左右。姜伟新表示,国内外经验表明,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多样化住房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他说:“尽管现在商品房市场出现部分地区房价快速上涨,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huxx] 标签:住房保障政策 建设部 姜伟新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