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开复离职谷歌选择创业 传拒绝价值上亿股票挽留

2009年09月04日 08:21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作者:张丹

人参与条评论

CNET科技资讯网 9月4日 北京消息(文/张丹):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合约期满即将离职,而据CNET从一位接近李开复的人士透露,李开复将走上创业之路。

创业方向仍为IT与互联网

据CNET从李开复相关人士处获悉,“过去几个月,开复的确经历了一段内心挣扎。今年,他和公司的四年合约到期。一方面是总部和Eric(谷歌首席执行官)伸出的橄榄枝,包括去亚太区做负责人,还有天价股权,另一方面他已经年近50,没有创业的生活总会是一种缺憾,怕再拖几年会太晚了。” 李开复离职后会去选择创业,并且已有明确方向。为此李开复甚至还拒绝了谷歌公司提供的价值高达一亿人民币的“天价股权”。

李开复究竟会选择何种创业方向,目前尚不得而知。从其职业履历来看,李开复曾经就职于苹果、SGI、微软、谷歌。据CNET了解,李开复本人的创业方向似乎仍然在IT和互联网领域。另有圈内人士透露,李开复在近一个月内曾几次造访联想大厦,不知是否与其创业方向有关。

2005年7月,Google宣布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正式加盟Google,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掌管在华业务。但由于遭到微软起诉其违反了在加盟微软时签署的非竞争合约及保密条约,李开复在4年前的9月底才飞抵北京就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在最近对媒体给这四年的工作有所作出总结,他说:“Google在中国的四年做了三件基础性的工作:第一件是组建了一支符合公司价值观的工程师队伍;第二件是坚决把中文搜索做好,获得更多的中国用户;第三件是做一些独特的、只有中国能做的技术。”

同时他也提到谷歌的中文搜索其实是最好的,只是缺少品牌推广和认知。“我们原本希望也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口口相传取得成功,但这个计划进展不如美国快,我们认识到在中国要做大量的市场认知工作。虽然我们的中文搜索是最好的,但不是每个互联网用户都知道,我希望能将品牌的推广和认知做得更好。”

据称总部认可4年发展

据CNET从接近李开复的人士获悉,“虽然谷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谷歌在华市场份额已经从2006年的16.1%提高到现在的31.0%,总部对此还是很认可的。”

李开复在谷歌进军中国的四年大小动作未断。2005年9月底,李开复刚刚飞抵北京就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就启动全国各大高校巡讲,为Google在华大规模人才招聘活动作势;2006年1月23日,谷歌发布了中文域名Google.cn,不过这一年是谷歌遭遇质疑的一年;2007年2月9日,Google地图新春上线,同年4月,谷歌中国推出谷歌输入法,随后在6月,谷歌喊出本土化加速跑,推出“整合搜索”战略;2008年,谷歌在手机上实现整合搜索,5月推出谷歌金山词霸,并在当月承认已经收购网址导航网站265;2009年3月30日,其联合巨鲸网推出免费正版音乐搜索,这也是谷歌在全球第一次推出针对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

截止发稿时,CNET从另外的消息来源获悉,李开复可能已获得数亿人民币的投资,以启动一个创新项目。但目前尚未得到李开复本人的确信。

关于李开复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调查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

1.您认为李开复为什么会离职?
  受到谷歌中国“涉黄”事件影响
  谷歌中国一切步入正轨,该离开了
  获得风险投资,或将开始新的创业征程
  其他原因
2.您怎么评价李开复对谷歌中国的贡献?
  功大于过
  功过参半
  功莫大焉
  很难评价
3.您认为李开复离职对谷歌中国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
  没什么影响
  说不清
[责任编辑:huxx] 标签:谷歌 音乐搜索 Othello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