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G20峰会美国欲转守为攻 称中德应进口更多美商品

2009年09月22日 1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参与条评论

美国的用意很明确:中德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其贸易盈余通过投资渠道回流美国,因此导致了金融泡沫。所以,为了让危机不再重演,中国和德国应减少对美国出口,并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

显然,美国希望藉此将应对危机的道义责任转嫁出去,并重新占领理论和心理上的制高点。

固然,次贷危机前存在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就是美元从贸易渠道流出,从金融渠道回流,从而使得原本不均衡的美国内部经济结构看似“均衡”,也就是实现所谓的“金融恐怖平衡”。但需要指出的是,全球经济失衡成因复杂,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不能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几个国家的贸易政策。

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对日贸易逆差,逼迫日本将日元升值并开放金融领域,这除了导致日本经济“失落十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问题,只不过贸易上日本的地位被中国取代了。

如果说美国是“金融恐怖平衡”的受害者,那么中国也同样是受害者。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通过制造通胀来间接免除债务。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通胀来削减自己的债务,而作为美元资产的最大持有者的中国,目前正面临30年前欧洲曾遭受的痛苦。

扭转失衡需循序渐进

奥巴马在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说,更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有赖于中国更多消费和美国更多储蓄。从中长期来看这无疑正确,但如果我们承认贸易失衡是全球化过程中特殊现象的话,就可以明白,扭转这种失衡只能循序渐进,并且有赖于各方的长期切实努力。中国已经承诺,将把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但启动内需并不意味着放弃外需,启动内需亦不可能一蹴而就。将经济结构转型简化为贸易政策调整,无疑将令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

对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仍需谨慎,因为危机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无就业增长、双底型衰退的风险依然很高,部分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经济刺激措施退出策略尚不清晰,金融监管改革面临半途而废,这一切都需要各国政府联手应对。上述议题中的任何一项,都比全球经济再平衡更具有迫切意义。因此,在这一时刻强调全球经济再平衡,刻意激化二十国集团内部矛盾似不恰当。

此外,自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案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令人担忧。而在此时强调经济再平衡,很可能助长“增加己方出口、抑制他国产品进口”的论调,这对拯救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抱薪救火。在短期危机尚未安然渡过的今天,出于转嫁压力目的刻意强调经济再平衡,既无理也危险。(记者金?G?G)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