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G20开幕 各方貌合神离

2009年09月25日 05:55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马继鹏

人参与条评论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G20金融峰会第三次会议今天在美国匹兹堡开幕。然而,当世界经济复苏迹象初露端倪,“钢铁之都”却可能难以阻挡“共克时艰”盟约的土崩瓦解。各打各的“小算盘”,会议召开在即,各国却已经各抒己见。

美国主张 一石二鸟

作为此次峰会东道主,美国的姿态已经很明显。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削减中国、德国等出口大国的贸易顺差、同时提高美国等债务国的储蓄率,以帮助化解全球经济失衡局面。同时,美国希望有一个“共同评估”框架,有意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半年提交一份如何平衡G20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

奥巴马称,“我们不能再回到之前那个时代:中国、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只是卖东西给我们,致使我们在产生大量信用卡债务或房屋权益贷款的同时,却没有出口任何东西给他们。”他表示,确保全球经济更加均衡将成为“G20峰会议题的一部分”。

“美国这种做法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此评论道,美国此种策略一方面可以为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找一个表面上比较华丽的“理由”,另一方面可以冲谈欧盟对金融机构监管实施改革的主张。

轮胎特保案“硝烟”尚未散去,在中美近期外贸摩擦不断的背景下,美国抛出“中国应降低出口”的议题预示着G20峰会上,中美或在贸易保护问题上展开尖峰对决。

中国外交部周三表示,中国赞成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一起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发展。但路透社对此评论称,中国此种做法是“以一种礼貌的方式抵制美国的提议”。

奚君羊表示,美国的主张只是一种外交策略而已,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和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脱不了干系。“长期形成的超前消费习惯已经使美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产品产生依赖。”

继续刺激 难达共识

与美国“平衡全球经济”的论点相比,中国提出的适时刺激经济的主张则得到了英国等国的认可,不过对于何时进行刺激,何时集体退出刺激计划等具体问题各方并未达成共识。

胡锦涛主席昨天在出席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各国应该把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坚定反对保护主义。

此外,胡锦涛昨天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时也强调:“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与中国“继续刺激经济”的坚定主张略有不同的是英国首相布朗提出的“签署协议,设立明确的增长目标”的主张。这一主张和中国主张相同的地方在于承认“目前经济正处于复苏的不确定时期,各国需要加强经济合作”。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主张则与中国的有颇多相似之处,他表示,全球经济复苏还远未稳定下来,未来还将面临许多波折,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决定终止为对抗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刺激性政策的时候必须协调一致。

奚君羊表示,中、英、澳在刺激经济和退出刺激计划的时间上还是存在差异的。他表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不一样,此前投入的经济刺激资金也存在差别,这就导致各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步性,所以关于经济刺激的议题各方达成的也是框架性的共识。他指出,现在各国在这一问题上都显得比较“微妙”,各国都想在这一问题上掌握主动权,但又不想直接抛头露面。

监管改革 美欧不合

和上述主张不同,欧盟则始终坚持要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开刀”,欧盟提出要对金融业薪酬采取强制性措施,以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演。

有欧盟“三驾马车”之称的英、法、德要求在匹兹堡峰会上,与会国家联手行动,禁止向金融从业者发放固定奖金,同时改用以长期效益而非短期效益作为薪酬发放标准。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官员9月22日公开发出警告说,美国关注世界经济失衡的提案将导致G20峰会前各国“分歧扩大”。欧洲认为,美国过于关注全球经济失衡,而非金融监管改革。

为了强力推动欧盟的主张,法国总统萨科齐再次发出退出峰会的威胁。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总统府发言人上周对外宣布:“如果匹兹堡G20峰会在金融监管上没有取得进展,萨科齐将退出首脑会议。”

不过奚君羊分析认为,对金融业的薪酬问题各国已经“深恶痛绝”,各国都有对金融业监管进行改革的必要,但目前来看美欧在如何改革、改革的幅度到底有多大等问题上依然分歧较大。

奚君羊对记者解释说,在金融监管方面,美欧的传统向来有较大差别。而且,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监管不力而殃及欧洲的,所以欧盟对美国式的金融监管已经不大相信。

[责任编辑:lizy] 标签:全球经济 峰会 理由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