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拥抱G20时代的到来

2009年09月26日 01:50
来源:证券时报

人参与条评论

周军华

就像陨石撞击月球留下深坑一样,世界经济在金融海啸冲击之下,也出现了若干不可磨灭的深刻变化,其中之一,便是G20一夜间登上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根据有关安排,在这一次匹兹堡峰上G20正式取代G8的地位,G8虽然不会解散,但今后不再单独举行会议,相关交流安排在G20会议的前夜进行,且议题限定在防务领域。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曾几何时,西方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是人们观察全球政经大事的主要窗口,其实质重要性远超过联合国。不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中国国内,G7会议上的一举一动,是观察家们紧盯的重点。诞生于1970年代的七国集团会议,最初是针对恼人的经济滞胀问题,随后,它逐渐纳入了更广泛的经济和防务议题。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加之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G7最终扩张成为G8。

二十国集团最初只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产物。但历史似乎最爱和人开玩笑,这个当初主要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一个不甚重要对话机制,却在一场席卷发达国家的惊天危机中,被人们重新匆匆捡起,用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燃眉之急。它的首次华盛顿峰会一切安排都匆匆忙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生命力,很快它就成为了全球治理舞台上的主角。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反映出在全球化一日千里的今天,解决发展中国家问题离不开发达国家,解决发达国家问题,同样离不开发展中国家,而G20恰好涵盖了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是充当全球治理主角的不二之选,特别是在经济对话领域,没有任何一种机制,能在效率和代表性的平衡方面比它更好。

想当年,G7会议代表着富国俱乐部,G8会议代表着八强国,中国都只是一个局外人。后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强大,G8有意吸纳中国,甚至最近一两年来,还有不少人在鼓吹中美共治的G2模式。凡此种种,要么不符合当下中国最佳的利益,要么幻想色彩浓厚,都无法进入实质轨道。而横空出世的G20成员涵盖西方和东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仅理念与我们相契合,又非常合用。我们焉有不积极参与之理?

日益强大的中国以何种路径参与全球治理,如何平衡国际地位、能力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是摆在全体国民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也是考验政府智慧的考题。联合国、WTO、IMF,还有各种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国该以谁为重点?在各种组织中如何出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就经济议题而言,G20无疑是层次最高、效率最佳的对话机制,中国人要在这个中心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过,G20对于很多中国人还是很陌生,不但搞不清其性质定位和运作机制,而且不能正确认识成员之间利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甚至还有些人抱残守缺,潜意识里视之为鸿门宴。比如,此次匹兹堡峰会前就有某知名专家,煞有介事地严辞驳斥美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议题,仿佛这一议题是专门不怀好心针对中国而来。还有的人,不了解G20的议事规则,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建议。凡此种种,都说明人们对G20了解得甚少,误解之处甚多。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IMF与G20之间的关系。从性质上看,前者是一个常设性的国际组织,负责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后者则是一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但很多人似乎对IMF情有独钟,对增加份额之类抱有浓厚兴趣。孰不知,IMF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事实上已经边缘化。从最初的货币稳定机构到转型为经济顾问角色,它不但从意识形态到组织人事层面上均被列强操纵,而且业绩乏善可陈,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苏联东欧转型过程中的糟糕表现,令其备受批评,威望扫地。此次危机爆发后,IMF吸取教训,转而配合各国的刺激政策,方才保住了其残存的一点地位。国际货币体系当今的尴尬格局,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调地呼喊国际货币改革,效果不能说是没有,但至少很有限。与G20这种最高层面的对话机制相比,IMF只停留在执行层面罢了,真正的大舞台是G20,国人对IMF的过高期望该降降温了,而对G20的陌生感则要加紧消除才对。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