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我们为何缺少诺奖缘分
华裔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让华人再次扬眉吐气。至此,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
每年诺奖公布之时,我们的媒体总是要找出诺奖与中国的些许联系,比如在报道高锟获奖时,说他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8位华人诺奖获得者,与大陆的教育与学术其实都没什么关系,有两位为西南联大毕业生;有两位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有两位在香港地区接受完高中教育;有两位接受台湾地区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青年时报》评论《寻味华人诺奖得主的教育背景》指出,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我国大陆教育必须承认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与美国相比如此,与当年西南联大的办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办学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的确,看看我们的教育,在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上,应试教育格局始终难以突破,而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日益浓郁,教育与学术都趋功利化,这一切显然不利于一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培养独创性人才,是一个综合体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用人制度与环境,缺一不可。基础教育的独立思维、研究意识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与学术规范训练,可培养一个人的科研精神与正确的学术习惯;而良好的用人制度则鼓励每个人发挥各自所长。但是以现实情况而论,在国内求学、工作者这三者都有缺失;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部分高等教育,再出国求学、工作者,前两者缺失;在国外求学,再回国工作者,社会用人制度的缺失。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就如《长江日报》评论《诺奖是中国人永远的痛吗》所指出的那样,从新中国60年教育体系中,尚未走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其科学家取得创造性成就,就得创造一种制度环境,让科学家们能独立地、自由地思考、研究。而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为此,《华商报》评论《假如诺奖得主们投胎于中国》认为,中国人要拿诺贝尔奖,要占据世界科技制高点,必须改革所有不合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律的地方。否则,即使如爱因斯坦者,可能还未成熟才华就夭折在诸多弊端中。(李坚)
相关专题:2009年诺贝尔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