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军:诺贝尔奖何时让中国过把瘾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10月7日新华网)
高锟的名字立即出现在国内各网络和报刊的醒目位置上,其实华人或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并不是令人称奇的大新闻,此前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华人获奖的报道,已经让中国人激动和兴奋过。而国人之所以始终关注诺贝尔奖,是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获此殊荣。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可贵,用这句话来形容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也许再贴切不过了。因此,每到诺贝尔奖得主公布时,国人就希望看到中国人的名字,现在即便是华裔也觉得不过瘾。
当然,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不仅仅是一个面子的问题,更多是要被证明的渴望。要证明自身的进步,证明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还是科技强国。虽然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认为“诺奖”的评选标准有利于西方,但历年来诺贝尔奖对中国的缺失,特别是自然科学那部分奖项的缺失,多少让中国人失望。
欲罢不能、欲爱又恨。诺贝尔奖,犹如一串酸葡萄,遥遥无期地挂在中国人面前……要得到,就像中国队入围世界杯足球赛那样困难与无奈,每年诺贝尔奖颁布后,总有许多人在反思,在呐喊,提出的建议既中肯也有效,例如,我国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世界级重大突破,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社会氛围。而当前,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分配分散重复,科技管理行政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科学界论资排辈现象已经影响了青年科学家的脱颖而出,也直接影响了探索性的科学发现。又如,做事情只求急功近利,优秀人才游离基础学科的长线研究,教育只要“考学”,不注意培养年轻人的好奇心,还有,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影响,博士们也争着去做公务员,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与诺贝尔奖没有关系,但事实上错乱的关系和僵化的思想,已经直接或间接阻碍了中国人问鼎诺贝尔奖的步伐。
总之,提到诺贝尔奖,中国人心中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也许这种复杂的情结,只能等到中国人真正获得诺贝尔奖时才能解开。
相关专题:2009年诺贝尔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