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值得期待

2009年10月15日 19:18
来源:千龙网 作者:浩瀚

人参与条评论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10月12日下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征信”为征集信用信息简称,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项法律法规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致使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等环节上无法可依,直接影响了我国征信服务业的发展和信用体系制度的建立,此条例的出台将填补这一法律空白。(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建立诚信机制,《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当然是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让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等环节上有法可依。但是,我们也看到,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从事征信业务活动是为了社会更诚信,公民更能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如果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中,又肆意地侵犯公民权利,将公民的隐私泄露,那么,这种政府机关自身的公信会受到质疑,这不但不能让社会更加诚信,反而使得社会诚信问题雪上加霜,因为政府公信丧失,是社会最大的诚信流失,在“民以吏为师”社会,直接影响到公民遵守诚信。因此,在赋予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相应的权力之时,首先就应当将征信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我们欣喜地看到,《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在规范征信的对象上,《意见稿》专设一章,规定了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征信机构不得收集信息主体的民族、家庭出身、身体形态、疾病和病史、收入数额、存款、不动产、纳税数额等个人信息;对于征信信息的管理上,规定信用信息使用人获得的信用信息不能用作与信息主体或征信机构约定之外的其他用途,不得未经授权向第三方提供;在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上,规定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如果征信机构未能及时按规定办理,信息主体有权以书面方式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这些举措比起现行的做法来,对征信权力规范了许多,将更有力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值得我们期待。

当然,《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方面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在加强征信系统建设的社会参与性和公共性上,比如在银行不良记录与电话欠费、醉驾等信息是否可以联动进行惩罚上,都需要多加斟酌。我们希望这部法规草案在修改中能进一步完善。(浩瀚)

[责任编辑:lilei] 标签:征信 征信机构 权力关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