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永昌:从富二代炫富看税制改革的紧迫性

2009年10月20日 10:30
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陈永昌

人参与条评论

陈永昌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上个月从咸阳机场爆出一条惊人新闻,一名年轻女子花400万买了一条藏獒宠物狗,派30辆奔驰车浩浩荡荡去机场接狗。

这位女子说,他每天至少给这只狗喂十瓶矿泉水,吃的食物是鸡肉和牛骨汤,每天花销在100元以上。她还让这只狗住在室温不超过17度的空调房间里,戏称“金子有价,她的狗无价”。

她是中国富二代的典型代表,这批人大多是80后,他们没有付出什么劳动,只凭从老子手里继承巨额财富而挥金如土。

这些人从小是“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根本不知艰苦奋斗是何物,也全然没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靠老一代财产过着不劳而获的“啃老”生活,是典型的纨绔子弟。

他们的老子是改革开放后的富一代。1978年末,在邓小平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下,从事个体私营经济靠劳动经商而致富。现已大部分到了退休年龄,把财产转交给子女,有的接办家族企业,有的用巨额炒股市和楼市,有的干脆无所事事的坐吃享受,一掷千金,搞炫耀式消费。中国媒体时常会报道这类疯狂消费行为,例如有人花600万元买一块宝珀表,还有人用1000万元买一辆宾利豪华敞篷车,成为中国一个新的贵族消费群体。

最近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未来5至10年取代日本与欧、美三分天下。调查估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到2000亿美元,现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仍以每年7%的数度增长,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从中国富二代的炫富到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增长,给我们带来诸多的警示和思考。

第一、中国税制改革要抓紧推进,才能扼制富二代的奢侈消费。

我国的税制仍然保留计划经济的旧胎记,税种仍以流转税为主,调节税不多,征收力度不够,税收在调节分配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里,富人生前募捐搞慈善事业,死后要交巨额遗产税,变相回报社会,也防儿女不劳而获变成纨绔子弟。

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30年,富一代、二代都出来了,为什么不开征遗产税?对此专家呼吁多年至今未果。这种炫富现象警示我们尽早征收遗产税,才能扼制富二代的奢侈消费,还社会以公平正义。

第二、中国的征税环节要由企业生产型纳税转向消费环节纳税,才能扼制奢侈消费。

我国征税的主要对象仍沿袭前苏联模式,以企业纳税为主体,实施生产环节纳税,而消费环节不纳税。富二代奢侈消费正是钻了这个税收的空子,试向花400万元买一只宠物狗,如果征收她200万元的特种消费税,她大概也就做罢不买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是生产环节少征税,鼓励生产,而在消费环节上都征税,让消费和纳税同时并行。我国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对企业强收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而对消费不征税,由企业提前为消费者纳税,这样,消费税便含在产品价格之内,而美国是在产品价格之外,谁消费税纳税,多消费多纳税,不消费不纳税,体现了公平原则,有利于培养全民纳税意识。美国通过对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一条龙”式的征税,全方位防止了偷税漏税,保证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培养全民纳税意识,树立纳税光荣的社会文化氛围。

特别要培养富人自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专家建议:一要弘扬依法纳税、纳税光荣的人文环境。二要政府公务员带头营造起感恩纳税人的意识。三要让纳税人有监督税款使用去向的民主权力,从根本上培养纳税人既有自觉纳税的责任感,又有参与监督的使命感。

市场经济的国度里,富人是纳税主体,往往是富人纳税养政府,富人捐款接济穷人。政府和穷人要有感恩心理。富人要有纳税光荣和回报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个社会才能相对公平和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拿出自己的巨资建立慈善基金会,堪称是回报社会的典型义举。

第四、注意解决两级分化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上的“炫富”现象再次激起了公众对“富二代”的愤怒。咸阳机场事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这是社会分配不公的集中表现,引发了部分群众的“仇富”和“愤富”情绪,有碍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亚洲地区是较高的,已经引起了媒体、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上个月,温家宝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说:“收入分配的差距必须缩小。”须知我国仍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人均每天生活费不到一美元。他们理应得到富人的回报和政府的资助。解决两极分化是中国后三十年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难题。专家认为,解决两极分化,一是靠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二是靠税制改革调节分配,抽肥补瘦,确保公平,才能和谐稳定。

我们期盼这一天尽早到来!

[责任编辑:dingh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