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信用信息还是不良信息 征信管理谨防偏离立法目的
目前有许多部门希望跟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实际上是希望多渠道解决自身领域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征信管理体系是靠国家权力构建的体系,宽泛无边将很危险”。
本报记者 辛红
最近,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水电电信缴费信息有没有必要纳入征信范围,交通违章等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范围会不会构成双重处罚,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应该有哪些,都是关注焦点。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2002年央行着手立法制定征信管理制度、2005年出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暂行管理办法》时,一直存在激烈争议,而随着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征信管理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立法目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
水电电信缴费信息为何纳入
按照征求意见稿规定,纳入征信范围的有三类信息:个人基础信息;贷款、合同履行等各类交易信息;行政处罚、司法判决等社会公共信息。其中争议较大的是信用交易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
目前,部分地区已将水电缴费信息、税费欠缴、电信缴费信息纳入各省市的征信系统,央行近日也表示将考虑水电煤气缴费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
水电煤气费该不该纳入征信系统?在一个小区住了六年的小余表示不解,他所在的小区因为业委会“炒掉”物业后,物业拒绝与新物业公司交接,而双方都认为钱应该交给自己,业主们不知所措已经两个月没有交费了。
他告诉记者,水电煤气不缴费有各种原因,比如与物业有纠纷、因为出租房屋不知欠费等。
电信方面的纠纷就更多了。最近,北京网民刘晓发现家里3G网速与十年前电话拨号上网的速度差不多,且经常掉线,电信方面的答复是这个速率不影响浏览网页,至于为何与宣传相差甚远,答复说3G无线上网速度与周围环境、附近上网人数、上网时段等都有关系。另一位网民张巍巍家里用宽带3年了,一直也没在意宽带流量的问题,最近也发现网速奇慢,维修后才发现速率是512K的,而他3年前办理的却是1兆宽带,维修的人告诉他其所在的小区实际网速根本到不了申请的速度,没法解决;还有一位消费者遇到的哭笑不得的事是,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电信就擅自更改了套餐。
对于这些争议,央行认为,水电缴费信息之所以纳入征信范围是因为这些服务都是先服务后收费,电信纳入的是基础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因争议多并没有纳入。对于“水电缴费信息与信用没有关系”的质疑,央行表示这有助于判断个人信用。
但小余认为,水电煤气、电信等企业都与个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合同不履行有各种原因,可能是质量问题,可能是霸王条款,这类交易信用信息不良的后果由个人单独承担,不公平。
社会公共信息不能宽泛无边
在国务院法制办的征求意见稿中,社会公共信息的界定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
今年9月27日,人民银行武夷山市支行与武夷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就个人因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查处信息达成共享协议,据悉,该协议不仅针对个人酒后驾车违法行为,还将个人无证驾驶汽车、超速驾驶80%以上的、公路客运超员数超过100%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纳入征信系统。截至10月3日,武夷山交警已查获酒后驾车11起,全部纳入到银行征信系统。
信用,从经济上讲就是借钱还钱,酒后驾车与借钱是否能还钱有什么关系?银行是不是只要与行政执法部门达成协议,就可以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信用档案?另外,通过限制贷款、办信用卡等办法约束被行政处罚过的当事人,是不是双重处罚?
一位参与立法的权威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列明哪些是社会公共信息,目前有的地方已经扩大了征信管理范围,违反计划生育、卫生等行政处罚也都记录在案。
他认为,失信惩罚、守信奖励,像这样“额头刺字”的方式固然有其合理考虑,但永远带着耻辱标志,负面后果太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不仅采集信用信息的范围不一致,使用用途也不一致。
在江西省今年9月2日发布的《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信息分为良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受到过有关政府部门表彰的属于良好信息,这样的企业可以减免日常监督检查,授予荣誉;而存在提示信息或警示信息的可以重点检查,甚至政府采购时取消资格。
在长沙,不仅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管理、评级评优、安排和拨付有关补贴资金等方面对信用有要求,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投标,甚至就业、选聘人才,信用报告也是必备手续之一,公务员评先评优、晋级更是如此,优良个人信用记录是参考依据。
在湖北,《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个人社会公共信息纳入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的信用信息,此外,除个人民事、刑事、行政处罚外,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也纳入信用档案。
“民告官”赢了,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用记录而影响到贷款买房、甚至就业、创业、职务升迁,是否公平,很多人提出质疑。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当事人违反现有法律法规,完全可以通过现有制度途径解决,不宜通过征信管理达到一般社会管理目的。
信用和诚信混淆致纷争不断
信用档案为何会纷争不断,央行一位人士一语道破,“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诚信和信用不分。”
记者发现,不仅政府部门对诚信和信用不分,社会舆论对诚信和信用也不分,立法目的不同,立法效果显然也不同。
央行2005年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其立法初衷是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江西是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⒎晌U系纳缁嵝庞弥贫龋⒊鲜凳匦拧⒐娣对俗鞯牧己檬谐』肪场!?lt;/p>
杭州颁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是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全社会信用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记者看到,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稿中将立法目的表述是“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征信活动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促进征信业发展。”
是防范金融风险还是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决定着信用档案是不良信息库还是个人信用信息库。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个国家的模式并不相同,美国是范围很广,欧洲则是真正不守信用的负面信息,限制很严。我们要建立什么,没有答案,关键是价值衡量和判断”。
他认为,征信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其最初目的,即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更广泛意义的信用社会,意义不大,搭载太多功能反而偏离了银行金融杠杆的作用。试想对于一个既超生、又酒后驾驶的人来说,获得金融支持的概率有多大呢?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目前有许多部门希望跟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实际上是希望多渠道解决自身领域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征信管理体系是靠国家权力构建的体系,宽泛无边将很危险”。
相关专题:中国征信制度立法破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