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股东角力 上投摩根高层震荡余波难平
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资料图片)
作者:夏欣
2009年,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上投摩根)步入“多事之秋”。一个接一个的负面消息纷至沓来:投资业绩大幅下滑,投资总监、副总级人物相继离去,基金经理频繁更迭,第三季度旗下基金遭遇机构百亿份巨额赎回。与此同时,关于上投摩根女掌门王鸿嫔可能离职的传闻,再次在基金业内蔓延开来。
“公司员工早就已经人心不稳,这是必然的结果。”上投摩根内部员工老余(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外方股东“夺权”
10月28日,上投摩根副总经理傅帆向记者确认了离开的消息:“这是组织上的安排。”交接手续办完后,傅帆将就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国投)总经理。
随着傅帆的调离,上投摩根原始创业团队几乎分崩离析。上国投是上投摩根的中方股东。2004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筹建之初,原上国投副总经理傅帆参与了筹建工作,并担任副总经理至今。此次重返上国投,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据记者了解,傅帆的离职另有隐情。“这是中外方股东合作过程中衍生问题的结果。”老余告诉记者,“从外方股东(摩根富林明)角度讲,一直希望掌控包括投研、市场、销售在内的所有核心业务部门。而傅帆是中方股东派过来的代表,因此,他的走是必然的。”
事实上,按照基金公司成立时的最初安排,傅帆不在核心业务之列,后因原销售总监杨文斌离职,为了“救火”才从后台转至前台,分管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多项核心业务。
“虽然从控股比例看,中方股东占据控制权,但很多合资基金公司关键部门的负责人都来自外方。”某合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在上投摩根的股权结构中,上国投持股51%,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UK)Limited,以下简称摩根富林明)持股49%。今年4月,双方股东将注册资本金增加到2.5亿元,但双方出资比例依然维持51∶49。
目前,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和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侯明甫均来自外方股东。傅帆离开后,上投摩根现有的3位副总经理中,外资股东占两位,中资股东只占一位。傅帆走后,其副总空缺将由哪方股东的人来添补,就显得非常微妙。
“肯定不会由中方股东的人担任。”据老余分析,“有可能是从其他层面选择,比如公司内部,也可能由外资方派出。”
管理团队不稳
近两年来,上投摩根中高层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动荡之中。
除吕俊外,原研究总监温宇峰、原销售总监杨文斌、原市场总监王峰、原运营总监陈达等最终都离开上投摩根,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2008年10月,上投摩根高层生变。原督察长刘建平转任中欧基金总经理,随即引发王鸿嫔离职传言。直至2009年2月底,新督察长才被正式任命。
“2009年2月侯明甫的火线‘空降’,其实也是外方股东派来救场的。”老余说,之后,公司发布投资总监孙延群因病休假5个月的公告。4月,侯明甫如愿升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抓投研。
不过,侯明甫能否扭转上投摩根基金业绩颓势,重现吕俊时代的辉煌,当时基金持有者质疑声众:“他号称台湾基金界的元老级人物,但毕竟没有内地市场的投资经验。一切都有待观察。”
眼下,一个负面的例子或许就是以上观点最有力的论据之一。作为首批出海的QDII产品之一,截至10月28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OF)在4只QDII产品中的亏损最大,接近42%。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基金经理、公司投资副总监杨逸枫,同样也来自台湾,在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从业8年。上投基金网站上介绍投资团队时这样表述:“杨逸枫,16年亚太区域型基金投资运作经验,对亚太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十分熟悉。”
“没落贵族”溯源
在业界,上投摩根被有些人称为“没落的贵族”。
客观评价,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之初更多是由外方主导,并引进了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的风控系统、公司治理,对公司发展的正面影响较为突出。在经营上则由被台湾业界誉为“营销女王”的王鸿嫔主政,投研则是由锋芒初露的吕俊带队。只用了短短3年就把上投摩根打造成了一块金字招牌。上投QDII也一度创下首发300亿元、认购资金一日近千亿元的盛况。
然而2007年“唐建老鼠仓”事发以及后来吕俊以及部分中层离职后,公司的发展急转直下。
事实上,上投摩根从盛到衰的诸多变化,焦点是外方股东和中方股东之间对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争夺,其根本矛盾也体现在现有合资公司的制度框架下,中外方两种体制的冲击与磨合。磨合效果的好与坏,对公司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过去两年发生那么多事,证明公司在管理上几乎失控。”老余感叹道,“现在,外方加强控制,其管理初衷与逻辑上来说,都是对的。但这样做对公司的未来是好是坏,还不好说。”
而傅帆则否认公司管理上出了问题:“合资公司更强调制度,公司的管理都还正常。”
但在老余看来,事情并非如此:“制度还是那些制度,流程也还是一样,只不过,管理层内部却已现裂痕,还不只是中外股东的矛盾。”
“王是一个作风非常强硬的人。但在稳定团队方面的领导力不足。”不少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员工对王鸿嫔如此评价。
据了解,因病辞世的上投摩根原投资总监孙延群,生前与王鸿嫔、傅帆都有矛盾。“似乎与傅总矛盾更大,无非是为了争功。”老余透露。
“公司管理问题的出现,也与王总(王鸿嫔)的个人管理风格有关。”老余认为,“公司初创期,管理者的个性可以张扬一些,公司发展必须扭成一股绳,不容许有第二个方向与声音出现。但是,公司发展到平稳阶段,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适时地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而不是动辙就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上升到公司的层面处理。”
2008年年底曝出王鸿嫔要离开上投摩根的传闻,起因就是股东对她在公司管理方面心生不满,特别是创业时的一批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对上述消息,傅帆表示要以公司公告为准,否则一切都只是传言。“都传了一年多了,我们也无法干预。”他显得有些无奈。
业绩滑坡引发巨额赎回
“管理团队的不稳定,特别是投研团队的频繁更替是基金公司的大忌。”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相对而言,投研团队稳定性可能比基金经理变动占据更重要位置。”
早在2009年年初传出孙延群患病并可能离开公司之后,上投摩根投研团队的根基就已经开始动摇,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变动也日趋频繁。10月24日,上投摩根公告称,上投摩根双核平衡(373020.OF)和上投摩根双息平衡(373010.OF)的基金经理芮??,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芮??是由原投资总监吕俊打造、孙延群一手维护的上投摩根本土投资团队中的一员。
而在此之前,上投摩根原投研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大多流失殆尽,投研团队的动荡直接导致了业绩的下滑。截至10月23日,在晨星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排名中,昔日明星基金上投摩根阿尔法(377010.OF)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仅为45.47%,在252只股票型基金中的排名第190。而公司旗下表现最差的上投摩根成长先锋(378010.OF)排名是197,其余两只股票型基金的排名也都在100名之外。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上投旗下的平衡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有些问题,现正在逐步改善。”傅帆对记者承认。
接下来的一个连锁反应是,投资业绩的下滑直接导致大额赎回的发生。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上投摩根旗下10只基金中,除了年初成立的上投摩根中小盘(379010.OF)外,其余基金全部出现净赎回,总赎回规模约为115亿份,净赎回达37.5亿份。
业内人士透露,大举赎回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所为。经此赎回,上投摩根到年底恐怕保不住其上半年的地位。截至上半年末,上投摩根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基金公司中位列第十,其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为602.54亿元,管理基金份额规模为604.06亿份。
相关专题:上投摩根巨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