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6万亿 地方金融风险积聚

2009年11月20日 22:48
来源:华夏时报

人参与条评论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从相关监管部门独家获悉,一个不为外界关注但却令人担忧的风险态势正在不断积聚:来自监管部门内部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级政府融资平台有8000多家,银行贷款余额近6万亿元。尤其是在融资平台贷款中,项目贷款余额近5万亿元,占全部融资平台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8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藏的各种潜在风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毋庸置疑,金融系统因为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的巨额融资,在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正在积聚着较大的风险。

项目贷款成政府融资平台主角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很难获得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地方政府就把手伸向自己可以控制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今年以来,城商行贷款激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曾被一些舆论一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有力佐证。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是目前政府类贷款的主要表现形式。尽管城商行对地方政府高度信任,但实际调查显示,仍然有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为了达到自身运作目的,利用与银行之间信息不透明的可乘之机或自身强势地位,违规侵占信贷资金,损害银行利益。

而这些违规现象基本有以下几类:一是利用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融资,套取信贷资金。如苏南某市的一个园林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亿元,其中有近3亿元自筹。该公司2009年上半年在向某城商行分行申请到5亿元项目贷款的同时,又以同一项目向当地另一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申请到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建设资金基本依赖银行,项目资本金有名无实。

其次,改变约定用途,挪用信贷资金。如某市公共交通总公司2009年年初向某城商行分行申请2000万元贷款,约定用途为购车。贷款资金到账后,借款人分别向其母公司某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账近千万元;并且分别向当地石油公司支付上百万元油款。

“千年不赖、万年不还”成为政府融资平台的第三种表现,长期占用信贷资金。当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很多建设项目本身并不产生效益,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依赖地方政府其他收入偿还贷款。一旦地方政府的财力或还款意愿不足,贷款资金往往不能按期归还,甚至久拖不还,长期占用。

据相关监管部门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方,不少原来审批未通过的项目在今年的政府投资中都得以重新启动,隐藏的深层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项目一女多嫁,获得的巨额融资在实际使用中也没人监督资金用途。”

风险不断积聚

“就地方银监局来说,也还是要多少看地方政府的脸色。有些情况也不能全部上报。”一位不愿署名的地方监管部门人士无奈坦言。过度负债,超过财政偿还能力;诚信不足,还款意愿难确保;期限偏长,对银行流动性构成不利影响。这些都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存问题。

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其实往往都由政府筹划、组建设立并直接或间接出资,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或相关部门领导兼任,受政府委托从事开发、建设等任务,名为独立法人,实为政府附属单位。多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本身不具有自偿能力,依赖财政拨款偿还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实质是政府负债。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评估,很大程度上不是按照企业法人贷款的标准分析,而是基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判断,但又由于并不真正掌握其总体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既无法做到对借款人客户评级,更不可能实现对具体贷款的债项评级。

就在近期,银监会专门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专门内部发文进行特别警示。据了解,这次的文件中要求各地银监局相关部门,要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情况:一是部分地区财政信贷化。地方政府负债率接近甚至超过了200%,国际一般低于100%。二是政府背景项目资本金不足,不少项目甚至变相利用信贷资金充当资本金。其实就是部分银行在竞争中忽视审慎经营原则,对政府背景项目把关不严,盲目乐观。第三是县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较大,在全部融资贷款平台中的比例接近30%,其负债偿债能力尤其令人担忧。四大国有银行在改制前的不良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县域分支机构。第四,部分银行贷款集中度上升。部分银行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到各项贷款比重高达40%。审批授信的额度更大,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当前各项贷款的总和。

[责任编辑:lizy]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