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多晶硅产能之争:相对过剩成定局 技术升级是关键

2009年11月26日 17:37
来源:新华网 作者:罗宇凡、叶超、陈春园

人参与条评论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题:多晶硅产能之争:相对过剩成定局 技术升级是关键

新华社记者罗宇凡、叶超、陈春园

作为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我国多晶硅产能是否已经过剩的问题近期引发广泛关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而许多业界的专家却认为,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的情况下就说太阳能材料过剩无法解释。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在此情况下,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的确存在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只有把中国的底盘实实在在摸清楚了,才能保证多晶硅产业有序高效的发展。

数字游戏: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

“在众多项目建成投产的情况下,多晶硅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但实际产量却没有过剩。”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江苏中能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解释说,“多晶硅生产企业类似于化工企业,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从投产到达产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也就是说,设计能力为1000吨的项目,短时间内产量很难达到70%左右的达产率。就是工艺技术水平相对完善的企业,达产率也仅为80%左右。”

熟悉多晶硅行业的人都知道,多晶硅企业千吨级生产线约为两年建设期,运行一年半后能达产就不错了。四川新光硅业2007年就开始投产的1260吨生产线,2008年全年平均达产率也仅为65%。虽然各多晶硅项目都运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但是各个企业系统的集成效率如何、模块技术是不是最先进的、还原炉和精馏塔等重要设备的设计是否优化以及副产物的消化是否干净,都直接影响其达产时间和达产率。

据了解,目前,江西LDK5000吨生产线已经投产,但远远没有达产;四川天威保变的两条3000吨生产线,9月份虽生产部分产品,但仍未达到项目设计的正常产量。另外,亚洲硅业、阳光硅业的生产线运行也并不顺利,短期内产量不明。

“一些欲上市融资的多晶硅公司提出很高的投产概念,却丝毫不提达产之事,可能意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或炒作。”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无锡尚德董事会主席施正荣、江苏中能总裁江游等均表示,当前对多晶硅行业,国家应加强指导,从完善技术与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入手,打造中国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产业。如果项目建成后,始终无法达产,那么这些产能仅是纸面上的数字游戏,大量投资将被浪费。

产能隐忧:超额利润吸引下的相对过剩

2008年11月以前,多晶硅行业是个成本利润率高达400%以上的暴利行业。这种暴利的形成,一方面是2007年前,多晶硅千吨级生产技术被国外7家公司长期垄断,国内企业无法大规模量产;另一方面是,近几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多晶硅市场需求量急速放大,价格快速上涨,众多企业对该产业前景看好,而投身下游光伏组件产业,多晶硅供不应求。

2007年国内可量产多晶硅的企业仅有四家,共生产多晶硅1130吨,2008年全年产量扩大至4100吨。而2008年年末至今,众多多晶硅项目集中投产,包括江西LDK5000吨生产线、江苏顺大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阳光一期1500吨项目、亚洲硅业一期1000吨生产线、江苏中能合计共13500吨产能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产能已经超过20000吨。

在过去的几年里,多晶硅的价格上涨幅度令人咂舌:从2002年的每公斤20美元,到2007年末创出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2008年,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每公斤近450美元。受此价格大涨刺激,全球光伏产业疯狂扩张,中国则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国。

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国内绝大多数省份都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攻方向。以光伏大省江西为例,11个设区市几乎全部制定了自己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超额利润下的大干快上,已经给多晶硅行业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隐忧。

发展方向:生产技术尽快升级是关键

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之一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小峰介绍说,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多晶硅低端产品的确过剩,但高端产品却严重稀缺。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德日三国手中,这一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国内能生产出纯度达11个、9个的多晶硅高端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80%的多晶硅厂家都是没有核心技术、上不了规模的小厂,这部分产能既落后又过剩,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吕锦标对记者说,现在国内建成或在建的很多项目都是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立项的。当时,业内对多晶硅市场需求的预测是年均保持约50%的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今年的市场需求实际增长约为20%。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能相对过剩不可避免。

另外,在多晶硅产品生产环节中,尾气能否通过闭环生产实现循环利用是决定多晶硅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而大量1000吨级以下生产线,配套闭环生产没有经济性,成本过高,在当前每公斤60至70美元的行情下,已没有生存的空间。吕锦标表示,对于整个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如果成本无法得到有效降低,那么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在以德国瓦克为代表的国外大厂生产成本仅为每公斤30美元的竞争下,中国的多晶硅将丧失国际竞争力。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闻立时表示,多晶硅生产技术在不断升级,现有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可能很快会被新技术所取代,目前不是讨论产能过不过剩的问题,而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如何使生产技术尽快升级的问题。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分会秘书长朱黎辉认为,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国际金融危机只要过去,还会迎来太阳能硅光伏产业和多晶硅产业的更大幅度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水平的、优质的、低耗的、低成本的多晶硅,仍应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wangkt] 标签:光伏产业 达产率 LDK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