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十经济学家 抛出全球减排新案

2009年12月09日 01:06
来源:东方早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推“国家间协作减排计划”,签“国际减排公约”

东方早报记者 罗晟 发自北京

昨日,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北京表示,美国国会已基本放弃在气候变暖方案上加紧实行边境调节税,即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樊纲是在“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做上述表示的。

该报告率先倡导“国家间减排计划”(ICP)及建议推出一个全新的国际行动方案即“国际减排公约”

这是中国经济学家首次向全世界系统、完整地表达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问题的观点和建议。

该报告由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参与该课题小组的专家有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的10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人。

中国经济五十人经济论坛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组成,有中国经济“智库”之称。

“清洁发展机制”的不足

樊纲介绍说,当前国际减排协作机制仅有两个渠道:清洁发展机制(CDM),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交易制度以及多国基金(MF)机制,缺乏国家层面的国际协作减排制度,也没有一个国家之间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制度性方案。

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太少。CDM中每年资金转让额度仅为8000万美元,而多国基金当前累计也仅有10亿美元。CDM中的碳交易是一个市场机制,其资金和技术转让均发生在私人部门之间,但是减排是一个全球公共物品,需要大量公共设施以及国家层面的研发和实验计划的投资,而这些是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实现的。

多国基金主要支持研发及实验项目,而CDM主要是“事后支付”机制。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成功实现大规模的减排,需要大量前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更新的投资。只能进行“事后支付”的机制等于是没有支付的机制,许多减排行动根本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展开。

在目前的机制下,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是被排斥在外的。即使是CDM这个狭小的平台,也是由很可能与当事人利益不一致甚至有冲突的“中间人”主导的。

“国家间协作减排”的内涵

樊纲指出,报告建议的“国家间协作减排计划”(ICP),同CDM机制一样,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并遵守“可测量”、“可核证”、“可报告”的原则。但ICP机制更注重国家间的协作,强调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的技术转让和资金配置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渐进减排策略的承诺,与CDM又有本质区别。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减排 机制 国家 国际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