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青蓝:怀念萨缪尔森 更要走出萨缪尔森

2009年12月15日 08:28
来源:华商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陈青蓝

保罗·萨缪尔森12月13日去世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无论是对世界还是中国来说,都是如雷贯耳。萨缪尔森对我们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来说,意味着青春,意味着时尚。上世纪90年代初及中期,《经济学》一纸风行,宛如曼昆今日的风光。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阅读时的快感,一种寒冬腊月吃冰激凌的惊醒感,一种被化外高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就好像知心姐姐和你谈心一样,晓白、明了、直指人心,把你二十年模模糊糊的一些概念和想法都贯通了。现在内容大多数忘记了,但那种浑身通透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萨缪尔森是著名的数理经济学家,但在这本《经济学家教材当中,他极少用公式和图表,而是用简洁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那种理性、简洁晓逻辑清晰的语言风格,让你感觉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种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是当时我们这些被晦涩难解的黑格尔式的黑话和 “蔚蓝色文明、黄色文明”之类的大而无当的煽情荼毒的一代人从未接触过的。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对中国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重要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这本书写得晓畅明白,其风靡程度超出了经济学的圈子,而成为整个知识圈和大学生的启蒙教材。它让我们知道了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则,也知道了总供给和总需求、货币地位、经济增长理论和商业周期模型,让经济学回到了它的问题本身。

尽管时至今日,读过许多真正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家于我的价值已不多,其凯恩斯主义的框架距离真实的经济现象相去甚远,其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的经混合经济”的体系也有误导之嫌,但萨缪尔森对中国来说仍意义非凡,因为我们以前的经济学体系几近于无,在无的基础上的任何改进都是立竿见影的。

萨缪尔森距离伟大只相差一步,而恰恰是这一步不是谁都能够迈过去的。萨缪尔森在《我的人生哲学:政策信条和工作方式》一文中写道:“尽管对现实世界的实证分析指引并限制着我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每一个行动,我从未真正忘记对结果的道德准则的关注。我的准则很简单,就是支持处于劣势的人们,且憎恶不平等。”也许就是这一点点差距让他功力未成。“憎恶不平等。是一种幼稚不堪的愤青思想,把这种幼稚的情绪放进经济学研究当中,就好像把巫师的药水放进试管里一样,蹦出来一个恶魔就很正常了。

萨缪尔森去世了,我相信这个老人是在追求世间的真理,他也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但勤奋未必能够补拙。他老人家可能到临终时也没有想明白,心想未必能够事成。“支持处于劣势的人们”往往毁掉的就是那些“处于劣势的人们”往因为富人更能够经受住愚蠢政策的折腾,在宏观调控的风暴之后,受伤的一定是那些穷人。萨缪尔森所笃信的政府的“仁慈之手”拉低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处在边缘上的穷人的状态就会更糟。“混合经济”混合的只能是灾难。上世纪60-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破产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对今日甚嚣尘上、席卷全球的凯恩斯主义回潮是一种预警。

怀念萨缪尔森,更要走出萨缪尔森。

[责任编辑:dingh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