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力量高调出击

2009年12月20日 06: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一

0人参与0条评论

-十二月十九日,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要求发言 -摄影/新华社记者 武巍中国代表团阵容强大 敢于直言屡屡成为新闻头条———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敢说话”是中国官方谈判人员在本次气候大会上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所采取的建设性的、积极的态度;除了官方声音外,来自中国民间的力量,包括关心气候变化的年轻人、学者、企业家、明星,也活跃在哥本哈根会场内外,传递中国普通民众的心声,让重大外交活动不只是官方的“独角戏”。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的相互呼应,构成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现场内外重要的“中国力量”

-积极高调

英国《卫报》环境记者约翰·华茨没有想到,这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一改往日的“神秘”,高调面对媒体。

从大会开幕的那天起,贝拉中心C7区的中国新闻中心,几乎每天一场发布会,场场爆满。一位跟踪气候谈判多年的观察员告诉本报记者,以往,想和谈判代表们“聊一聊”并非易事。而在哥本哈根,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副团长兼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和副团长于庆泰轮番登场,任中外记者提问。

“发达国家不能再开空头支票”、“人均两美元的援助还不够买棺材板”……在哥本哈根的第一周,“三剑客”观点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回应西方批评,精辟的言论屡屡成为新闻的头条。

于庆泰认为,用“高调”概括中国的表现不是合适的形容词。“应该说是积极”,于庆泰一边快步走向谈判厅,一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研究气候外交的中国学者也觉得,用“积极”定位中国的表现更为准确。

16日,谈判正在紧张地进行,主办国丹麦突然抛出一份文本,企图越过之前的谈判草案。面对突然出现的变化,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表示不接受这样一份“从天而降”的提案,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等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当天稍晚时候,在苏伟主持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格外多。《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说,他就是想看看“在大会上抗议的中国代表”特意而来的。

-有备而来

此次气候大会,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次国际谈判。对于这样一次“大考”,中国代表团有备而来。

在中国代表团提供给本报的名单上,记者看到,代表团成员来自发改委、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气象局等部委,其中不少人都是身经百战、有丰富谈判经验的专业人才。

一位谈判代表告诉记者,国际谈判的背后是国家利益,为了做到“不辱使命”,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压力?那是一直都有的。谈判总是跌宕起伏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进入谈判的后半程,夜会是家常便饭。这位代表笑笑说,“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在代表团办公室里,和同事开个玩笑,缓解紧张气氛。

除了在前沿战斗的谈判代表,此次还有一个专家“智囊团”来到哥本哈根,由来自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学者组成。

“我们是在‘第二战场’配合和支持中国政府谈判。”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如是概括“智囊团”的作用。潘家华告诉记者,从每天早晨5点起床到晚上活动结束,他一天要参加十多场边会。“一方面,我们为代表团提供谈判所需的资料和数据,有直接沟通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把中国在气候变化政策背后的科学依据加以说明,用我们的学术成果影响参加谈判的代表和学术人员。

-攻防结合

气候谈判大会是各国政治博弈的角斗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角力之时,中国也在努力打好“攻防战”:联合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正当权益,防止发达国家转嫁责任。

这次大会中,“基础四国”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这四个发展中国家,因为英文首字母正好组成英文单词“基础四(BASIC),所以被称为“基础四国”让11月下旬,四国在北京召开了闭门会议,协调了立场,为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精诚合作打下基础。

哥本哈根大会伊始,就被“丹麦草案”的传闻搅得沸沸扬扬。一份据说由英、美和丹麦秘密制定的文案意外泄露,因为偏袒发达国家利益,遭到炮轰。隔天,媒体就刊登出了“基础四国”拟定的“北京文本”,被看作是对发达国家的“反击”。几日后,“基础四国”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重申团结。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更是骄傲地说,四国之间,每个小时都在进行通气联系。

另外一个和中国名字联系紧密的是77国集团。这个组织包括13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77国集团的会议和活动。会议进程过半之时,77国集团曾威胁要退出会谈。关键时刻,是7基础四国”充当了“救火队员”。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透露,当时四国部长紧急磋商后,决定声援77国集团的行动,随后又去了大会主席处进行协调,才使得谈判回到正常轨道上。

-改变策略

喻捷是气候组织中国办公室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多次作为观察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她看来,中国在气候外交上由“守”转“攻”,不仅因为中国对气候问题意识的改变,还和其国力的增强密不可分。

“过去,我们把气候问题当成环境问题;上世纪90年代后当成发展问题;现在则是重大的国际政治和安全问题。”环境外交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说,气候外交涉及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发展中国家最早制定此类方案的国家。随着中国国力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使得国际谈判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但与此同时,中国在气候谈判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张海滨说。气候变化问题的诱因是碳排放,碳排放又是能源问题,所以气候变化的实质是能源问题。中国在能源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数据显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在增长。这可能会成为“靶子”。一些发达国家可能逃避历史排放的责任,让中国来背黑锅。

-迎接挑战

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在几十亿人的注视下,温家宝总理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他说,无论会议达成什么成果,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为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告诉本报记者,这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和对国际气候变化的贡献,但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落幕了。对很多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来说,短暂的休息过后,将是更为漫长的谈判之路。而对中国来说,如何在未来争取更多的气候外交主动权,也将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当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结构必须发生改变时,不再是决定谈判桌上要出哪张牌那么简单,而是决定未来中国在国际体系重建中的地位。

在《世界气候外交和中国的应对》一书中,中国专家指出,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利用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早统筹国内各种资源、落实各种技术政策组合,实现能源结构的跳跃式发展。

在记者采访中,多位专家都表示,不管哥本哈根协议如何落实,中国未来的趋势都是要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在很多领域,依然需要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移。“中国代表团这次去哥本哈根,带了42项技术,希望和发达国家进行合作,而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至少需要60多类关键的技术。”张海滨说。

-文/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

原声

-“这次会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发达国家开空头支票,到最后根本就不落实。”——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第一天高调亮相

-“欧盟代表今天下午在发布会上拿中国与欧盟作比较不厚道……”——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针对一些欧盟代表把中国减排的自主行动目标与欧盟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相提并论的说法作出反应

-“我不想说这位先生无知,他受过良好教育,但我认为(拒绝)对中国提供资金的言论是缺乏常识的,既缺乏常识,也极不负责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批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关于“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没有亏欠世界,也不会向中国提供减排援助”的说法

-“一些发达国家作出了减排承诺,但其排放不降反增,连句道歉都没有,发达国家应看看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否‘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于庆泰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说话算数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lizy] 标签:中国代表团 高调 高调亮相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