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基金一对多业绩稍逊私募 销售转入买方市场

2009年12月23日 04:53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闫铮

0人参与0条评论

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强力打造的“一对多”产品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 本报记者 闫铮

由于管理层的信息披露限制,基金“一对多”的业绩始终是一个谜。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还是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部分的基金“一对多”理财产品的业绩与部分表现较好的阳光私募产品相比,略有差距。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基金“一对多”成立初期的谨慎操作所致。长期来看,基金公司抽调“实力派”人员打造的“一对多”产品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12月21日至22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在北京的部分营业部。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营业部没有相关的基金“一对多”产品在售,似乎此前基金“一对多”火爆销售的风光已然不再。部分营业部人员指出,前期基金“一对多”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但如今基金“一对多”产品已经退出部分银行营业部,如要购买需要与总行联系进行预约。

部分基金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也在佐证基金“一对多”的销售降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近期研报指出,“一对多”已经转入买方市场。

对于基金“一对多”业务的降温,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证监会为有“一对多”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划下了“5只产品”的红线,超过5只的部分,需要申请审批。

目前,部分基金公司的产品均已达到了“5只”的上限,因此新产品的减少,造成市场热度下降。另外,该公司不否认有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对高端客户的分流。

有专门从事基金“一对多”研究的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高端客户对基金“一对多”的神秘和新鲜感有所下降,同时相对一个月可以进行一次申赎的私募基金来说,一年只能申赎一次的“一对多”产品,其流动性问题也为高端客户重视。此外,根据部分分析师的调研,对比基金“一对多”和私募基金业绩表现突出的产品来看,“一对多”产品与私募基金相比略有差距。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负责基金“一对多”业务研究的基金分析师袁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表现最好的私募基金2009年业绩可达170%以上。据他了解,对比同期业绩,业绩最佳的“一对多”产品也难以与此类私募基金匹敌。袁方认为,公募基金公司对“一对多”产品不可谓不在乎,并且,在投研实力上,公募基金未必输给私募基金。同期两产品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对多”的操作更为谨慎。袁方指出,正是因为其谨慎的行为,使得“一对多”未来业绩仍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并且,在一对多”产品成立时间较短,需要在长期的运作中对其进行评价才更公平。

此外,袁方表示,通过他的调研发现,虽然基金“一对多”产品成立时间不长,不过业绩已经出现分化,出现此现象有产品风格不同的原因,也有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差异的原因。因此,他认为,虽然目前有130个(含获批但未成立产品)基金“一对多”产品存在,但部分产品会被市场所淘汰。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基金 产品 私募基金 袁方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