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三网融合在荆棘中前行

2010年01月18日 06:2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针对三网融合,1月14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用户利益还是从产业本身的利益出发,它都能带来积极的效应。

对于“三网融合”人们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业界就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行业管理体制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等多种原因,此事一段时间内不了了之。

三网的“绝缘”也让我国吃了不小的苦头,不仅增加了巨额的社会成本,而且加重了群众负担。全国政协委员赵金城曾算过一笔账:如果能早日实现三网融合,城市居民每家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开支四五百元,而国家至少能节省重复投资数百亿元。

此外,它也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排名中,中国仅排名第65位。有机构测算,如果实现三网融合,我国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将超过移动通信所承载的部分,仅此一项业务将促进我国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的一纸令下,令很多人欣喜不已。在公布之后的两天时间内,半导体行业、电器行业、智能电网、物联网和传媒行业等受益板块均出现大幅上涨行情。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三网融合的前途一片美好。“至少,随着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单从技术上讲,三网融合已经可行了。”马严说。

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三网融合背后的部门利益。“在技术障碍被基本消除后,体制问题却日渐凸显。国务院针对三网融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最具攻坚性的仍是体制问题。”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市场与产业室主任史炜撰文指出。

广电电信之争早在1998年就露端倪,当年广电企业曾试图摸索开展一些电信业务,但这一举动受到了利益受损的电信运营商的强烈反响。此后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有部分地区发生互相破坏对方的网络传输设备的事件,甚至升级为流血冲突。在经历几番“争斗”之后,两部门被人们称之为“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对头。

尽管,三网融合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更是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但三网融合至今仍是“风声大,雨点小”。“虽然出现了很多较为成功的经验,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格局。”马严说。

“这次融合依旧没戏。广电的目标是独立、控制,而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对国务院给出的时间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并不看好,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做了如上表述。在他看来,5年之内体制坚冰很难打破。而且目前来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说,在具体操作上可能完不成既定的目标,但是三网融合肯定是今后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这是大势所趋。就看领导层有多大的决心。”马严说。

对此,史炜建议,三网融合必须在运营体制、竞争体制、监管体制有所创新。要真正推进三网融合,国家的统一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化建设和ICT业务的发展上,决策层要对广电和电信各自的优势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条例。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体制 北京邮电大学 国务院 国家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三网融合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