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号文件将推动“人口城镇化”

2010年01月21日 05:3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彭真怀

从目前各地的城镇化情况看,原动力基本上来源于工业发展的用地压力,以很便宜的价格买断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达到“占补平衡”。这种土地城镇化虽然拉动了经济增长数据,但大量农民进城却不能落户、农民工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严格的户籍制度隔离在城市之外

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今年“一号文件”将会释放出的政策信号。

笔者认为,这个政策信号既有利于小城镇发展,也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这把握了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把握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把握了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

应该指出,今年“一号文件”所释放的人口城镇化信号,还不是一次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仍然带有明显的试点特色,因为大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至今没有松动迹象。但可以乐观预期的是,如果“一号文件”所释放的政策信号能够落实,就可以加强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改善进城农民的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最终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在笔者看来,没有人口城镇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与规模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9.4亿农民,农民占人口总量的70%,农业就业占就业总量的 50%。由于农户经营的分散性和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与农民有关的服务内容必须依托小城镇才能完成。例如提供市场信息、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机具修理、农产品收购储运和加工等,都需要以小城镇为空间载体。 5

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当深刻认识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小城镇,小城镇人口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社会大局才能稳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小城镇,小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城农民才能在二、三产业发展中提高工资性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调结构、促消费才有持久动力。

从目前各地的城镇化情况看,原动力基本上来源于工业发展的用地压力,以很便宜的价格买断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达到“占补平衡”。这种土地城镇化虽然拉动了经济增长数据,但大量农民进城却不能落户、农民工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严格的户籍制度隔离在城市之外。

按照国际惯例,户籍管理一般只具有民事登记和统计人口信息的功能,而我国的户籍制度却与就业、医疗、保险和教育等利益紧密挂钩,诸多的附加利益和户籍管理一起,形成了城乡人口等级分明的二元结构。在这种制度框架内,城市发展完全建立在农村作贡献、作牺牲的前提下,造成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品供给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失衡。

从严格意义上说,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部分,农民工实际上属于城市边缘群体,他们是没有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他们不被承认为工人,他们缺乏基本的劳动福利保障。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城镇化步伐,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首先实现人口城镇化,通俗说法就是农民变市民。包括农村人口转化为小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小城镇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逐渐提高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笔者认为,今年“一号文件”将释放的人口城镇化信号,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弊,有利于可持续增长与管理通货预期的双赢。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抓在推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个具体问题:

一是能不能进得去,这就需要赋予来自农业、农村的转移者小城镇居民的户口身份;

二是能不能进得起,这就需要对农民住房、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等的财产权益进行规范确认,让进城农民能够以物化的形式带走;

三是能不能留得住,这就需要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提供平等的居住和就业机会,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失业保障制度、低保制度、教育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公共保障制度,做好由土地保障向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最终全面完成人口城镇化。(作者系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小城镇 人口 农民 农村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