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货币紧缩信号明显 央行重拾行政工具

2010年01月22日 22:44
来源:经济观察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孙健芳 程志云 胡蓉萍

货币政策正在步步收紧。

1月份头两周放出的1.1万亿信贷,超过了监管层的预期。

1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紧急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研究2010年1月份前两周货币信贷投放情况。1月22日一早,银监会召集各大银行负责人,部署银行信贷规划。

而1月18日央行已经对1月份前两周放贷规模增加较大的几家银行实行惩罚性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信贷政策已经由传统的控制总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向行政手段回归。

下一步,央行将走哪步棋?

谁在推动天量信贷?

让央行和银监会紧急行动的背后是资金再次大规模泛滥。

1月份前两周,银行新增信贷超1.1万亿,直逼2009年1月份1.62万亿的天量信贷规模,也超过各级监管机构甚至决策层预期。

据了解,这1.1万亿新增贷款中,部分银行半个月放贷超全年计划的50%。

为什么各家银行都在与时间赛跑,提前大规模放贷?

“去年很多项目都淤在手里了,审贷工作早就做完了,就等着今年1月份开闸之后手里有额度就可以集中放出去呢。”一位工商银行人士告诉本报。 另一位中国银行人士也表示同样的理由,“去年年底我们行项目储备就已经达到数万亿了,头两周其实就是把去年积累下来的单子做出去”

当然,争夺客户也是银行在前两周拼命放贷的另一个主因。

“每家银行争夺的都是那几个大机构,大家提供的利率和服务也都差不多,如果你听话,不放贷款,等你想放的时候,客户都跑掉了。”上述工商银行人士说。

当然,最主要是银行都在与央行调控的时间窗口赛跑,“政策肯定得变盘。民生银行北京分支机构人士告诉本报。工商银行的人士也担心“一旦监管政策口风变了,开始收紧了,那银行利润就无法完成了”

这些人士普遍表示,虽然放贷有风险,但去年的经验证明,谁走在前面,谁就获益最大,风险也往往最小。

除了银行贷款释放的流动性,外汇顺差和财政收支变化也给市场倾注了大量的流动性。

今年1月上旬,海关统计数据出口同比增幅超过14%,虽然进口增长超过40%,但顺差在继续扩大,这给央行带来流动性压力。

去年的财政收支状况也会给央行带来增量的流动性。中国历年财政在央行存款前三个季度逐渐上升,到年终急剧下降,这些情况在2009年依旧。就此央行副行长苏宁曾表示,这也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

权威人士表示,超预期的信贷投放和充裕的流动性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重视,据悉,每天国务院都要看信贷投放数据,而以前国务院只是看一下月底数就可以。

对此,央行忧心忡忡,于是紧急召开会议对银行贷款开始进行控制。

1月18日央行会议一方面要求银行按照节奏平滑放贷,另一方面,对于1月初放贷较高、并且放贷速度没有降低的几家银行,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这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性措施。

一位中国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中行受到了监管层批评,要求均衡放贷,差别存款准备金的确是要提高,但是暂停放贷并不是监管层的行政命令,但中行也没有全部都停,而是分行层面自己停的。

华夏银行海淀区一家支行信贷部客户经理表示,从1月14日开始就陆续下达规模控制的通知,从开始不怎么严厉到渐渐严厉,要求暂时不放新增贷款。

货币政策硬着陆?

这些通过银行渠道、贸易渠道、财政渠道释放的资金迅速扑到了地方政府平台和基础设施上。

截至去年9月底,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就占据财政收入的240%,项目中银行贷款占到90%。山东某分行一位人士告诉本报,去年一年他们银行近900亿贷款中,有近500亿是政府平台。

而今年,地方政府贷款冲动依旧很强。本报接触的四大行分行人士都透露,此轮贷款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政府平台。因为只有政府平台有很强烈的后续资金需求。

另外,多家银行还反映,仍有较多的资金流向了楼市。

超额流动性推动了通货膨胀压力骤然加大。

通胀已经是现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直言不讳,他预计2010年1月份年率可能会达到4%。

通胀一旦形成趋势,在充裕流动性推动下,通胀可以通过预期自我复制,自我强化。”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担心。

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年12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全年8.7%,全中国经济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这个图是一个标准的V形图。”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GDP增速下滑所带来周期性的失业已经大大缓解,相对来讲,通胀更是成为更主要的矛盾。”屈宏斌。

实际上,货币政策早就开始收紧。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上,有一对“影子兄弟”,他们是央行和银监会。2009年银监会占到了舞台中央,通过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等办法控制和引导信贷资金规模和投向。

1月12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政策明确转型,不过,央行仍未脱掉“适度宽松”的大袍子,所以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就在清华大学表示,12日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非货币政策收紧的标志。1月22日,就在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后一个小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改变。

“只做不说。”屈宏斌用此词语形容目前央行的行为。

央行已经回到舞台中央,如1月18日央行会议就明确提出,央行的建议是新建项目贷款,国有银行20%,股份制银行30%,建议多投向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

与此同时,银监会往幕后退隐,回归辅助性的角色。在1月份前两周高额信贷之后,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月20日表示,1月份前10天贷款增速仍较高,但这主要是由于去年贷款增速过快积累所致,并否认了将在1月份剩余时间禁止放贷的传闻。

下一步棋?

“前半年应该密集出台政策的时机是比较好的。”屈宏斌说,他认为数量政策为主,价格政策为辅;从时间顺序来说,数量政策在先,价格工具在后。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窗口指导、行政命令、信贷月度管理、加息……央行,下一步下哪一步棋?

第一步,央行已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前对信贷投放有抑制作用的其他政策工具,诸如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难以发挥直接效力,是央行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解释。

“如果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增加过快,央行可能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预测。

第二步,“信贷政策已经由传统的控制总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向行政手段回归。”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说。

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也告诉本报,现在监管层也发现,总量控制的工具,缺乏针对性,对中国的市场收效甚微,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从过去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是短期内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所以,央行已经开始行政控制,而此次央行货币政策会议措辞异常严厉,表示“差异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动态的过程,时间期限为3个月,如果贷款速度放缓,则可以恢复。如果无效果,银行变本加厉房贷,政策也会继续执行,也会变本加厉”

再下一步,上述接近银监会人士表示。“监管层可能会对全年信贷重新制订更加细致的目标制。”据悉,银监会召集部分银行开会,谈到要控制银行放贷节奏,给各行设立一个可以执行的放贷路线图,规定好在全年计划内各月信贷投放比例

最后,一旦通胀率继续上升,达到忍受的极限,央行可能会给出明确的转折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加息。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周明剑认为,5%通胀率可能是央行忍受的极限。

“不过,与2008年四季度漂亮的超预期大降108个基点不同,上提利率的约束多一些。兴业证券董先安说。

这个约束条件就是中国是否提前美国加息。“人民币升息的时机和幅度,必须要考虑美联储调整利率的时机和幅度。全球化大背景下,热钱将奋不顾身地扑向率先升息的国家。”史晨昱说。

但屈宏斌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因为中国形势跟美国不一样,你的货币政策主要还是要以自己为准,如果CPI涨得快,利息不动的话,国内的真实利率实际上是下降的。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间加息?

“越快越好,比如,再等两三个月,如果数字比较好的话,银行加息就更有信心。”屈宏斌说。而董先安认为4月份更好一些,4月份前后,中性观察期快要结束了,央行小超预期一次升息54个基点的概率加大。

[责任编辑:wangkt] 标签:nul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