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武义青:河北拟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

2010年01月22日 23:04
来源:华夏时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实习记者 吴 婧 北京报道

在目前正在召开的河北省“两会”上,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武义青提出的《关于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建议案》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报记者就该提案中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武义青。

《华夏时报》:“环首都低碳经济带”这一构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武义青:大家应该听过关于“环首都贫困带”的提法。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河北发展,北京污染”,河北是北京的水源地,如果河北发展工业,会对北京有影响,所以在北京周边工业得不到发展,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综合形成了一个环首都贫困带。

首都对于周边最大的需求在于环境,河北的需求在于经济,如何使得河北和首都的发展能够取得一致进步,在经过细致的调研之后,我们提出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以发展低碳经济破解长期存在于北京和河北之间环保与经济的矛盾。

《华夏时报》:环首都低碳经济带将发展哪些产业以实现低碳的构想?

武义青:现在提出的是七业一园,主要包括:多功能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产业、循环农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康复养老产业、休闲旅游业以及大学生创业园。

多功能林业能进一步改善水源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目前河北在太阳能及风能方面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循环农业方面河北具有不错的基础,环首都一带都是农业县,养殖业规模很大,鸡鸭牛的粪便可以作为很好的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很严重,所以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现代物流注重控制碳排放,将其降到更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将建成环境优雅的低碳园区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吸引北京丰富的智能资源到环首都低碳经济带。在环首都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交通上的碳排放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近期我们在一个经济论坛上提出,希望“十二五”的时候北京的地铁能延伸到河北,实现环首都经济带的低碳出行。

《华夏时报》:如何做到既实现低碳环保又保障经济发展,最终达成双赢?

武义青:低碳完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低碳并不是彻底放弃以前的基础,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针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结合现有的基础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像多功能林业,同时也有经济价值产生,可让农民增收。有机农业则会进一步满足北京对农产品的需求。其他产业也都将为河北带来经济繁荣,以及为河北和北京的人才创造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些特别穷的地区,将来可以通过碳交易之类的行为得到补偿。另外,北京人口基数大,空间日趋狭小,需要疏解人口;环首都低碳经济带可以吸引到北京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这也实现了双赢。

[责任编辑:lizy] 标签:河北 经济带 北京 首都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