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 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2月24日 17:55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完全走出危机的一年,也是中国确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将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制定。这个规划将指引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金融危机后以及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资金,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许多企业拥有充裕的自有资金,银行则拥有大量的贷款能力。我们还需要通过同跨国公司合作而引进资金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跨国公司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现在我们不少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正在致力于“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同跨国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现在我们的银行市值超过所有世界著名跨国银行,我们已经有36家大企业进入全球500大排名,我们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集团管理结构。我们还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企业管理吗?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那么,究竟引进多少外资为好呢?2007年,美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712亿美元,2008年为3161亿美元。我国2008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0多年来的高峰,是1083亿美元,也只是美国当年吸纳外资的1/3。美国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还在如此大规模吸引外资?应当看到,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美国实现了在开放中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保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使将来我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还需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引进外资与全球经济互动发展。

二、调整利用外资的目标

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利用外资数量加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战略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在经济发展各个阶段外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30年后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问题,我们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思路应当转变,我们利用外资的目标应当调整。

利用外资的目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如同过去30年一样,未来外资在这三个层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清晰准确的目标。

在宏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调整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很早就启动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不仅自身生产制造绿色产品,而且带动当地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投资的许多跨国公司企业已经是各地低炭经济的模范。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跨国公司完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经济。

在中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产业发展壮大调整到促进中国产业做强,并且融入全球产业。

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必须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吸纳整合全球产业资源。通过引进来利用外资可以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通过走出去主动打造全球价值链也可以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过去30年我国主要通过引进外资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今后我们在吸纳外资中,应当更加注重吸引那些全球产业链高端的项目,例如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以及运营管理中心等环节。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延伸和完善自己的价值链,打造全球产业链。

在微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现代企业硬件方面的成长调整到促进中国企业软竞争力的成长。

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企业有了迅速成长,但是从整体看我国企业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我国企业硬件竞争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包括科技创新、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强化企业责任的理念等软竞争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吸纳外资企业并且与外资企业合作竞争是我国企业提升软竞争力的捷径。我们的应当从引进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完善企业内的经营管理提升到到促进中国企业完善整个价值链管理和建立全球网络管理。

三、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面利用外资的目标,我们在引资工作方式上也需要调整。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值得关注。

引资对象——从主要是产业投资者到多种投资者

过去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产业投资者。近年来,投资的外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新加坡、纽约、东京以及伦敦证券市场来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海外上市成为不少企业吸引外资的途径。这是通过海外公众投资者吸引外资。近年来,凯雷等世界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这是与产业投资者不同的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在华投资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吸引产业投资者投资的经验比较多,但是对吸引财务投资者或公众投资的经验还不足。

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引资到企业为主引资

过去由于掌握土地以及其他政策资源,政府部门往往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今后由于招商引资目标以及其他引资方式的变化,政府为主的引资将转变为企业为主的引资。尤其是并购方式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和海外上市的公众投资方式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成为引资的主体。

引资方式——从主要绿地引资到多种方式引资

过去我们对绿地引资,即新建企业的引资方式比较熟悉。随着我国企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众多有价值的企业。跨国公司现在有可能通过兼并和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中国或进入中国某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巨大而集中度高度分散的状况。中国这些产业面临通过重组做强的任务。这就为通过并购吸引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引资手段——从主要靠政策引导到主要靠市场引导

过去引资主要的促进措施是优惠政策。近年来,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内外资政策统一的推进越来越少。实际上来华投资的外商越来越看重的是我国迅速扩容的庞大市场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今后应当把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和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机制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着力点。

四、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议论与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思路相偏离。这些议论的基点在于把外资企业视为外国企业。

例如,不少人批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认为外商“恶意并购”当地企业,对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斩首行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呼吁抵制外资并购境内企业。

我们对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22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了调查。这些案例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也没有一个在其所在行业形成了垄断。从已发生的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案例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产业集中提升产业竞争力。今后应当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同样的案例为什么会有相当不同的看法,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外资企业,即外资企业是否中国企业。而确认外资企业是否中国企业出现分歧的原因在于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不同。

1992年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市场形成,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各国的民族产业向全球产业转变。全球市场形全球公司和全球产业的形成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图景。各国经济、各国产业以及各国企业的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冷战结束前的视角看,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工具。但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跨国公司正在转变成全球公司,他的利益不仅在总部所在国,而且也在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全球产业已经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各国经济发展必须寻找互利共赢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证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优势和劣势,他们之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最有利于优势互补,最有利于中国企业整体发展。形成国企、民企和外企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最有利于我国企业抵御金融危机,最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中,应当把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促进的我们应当纠正那些否定外资积极作用甚至排斥外资的错误做法。

五、 把握机遇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除了政府部门需要调整引资的目标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外,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自己在华战略,强化在华责任。

1,研究在华经营存在的问题

有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缓慢,业绩平平。值得注意的是,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下降,在人们心目中受尊敬的程度在下降。

跨国公司需要回顾和总结在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存在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承担责任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成功的跨国公司能够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本土化包括组装制造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研发设计本土化等全价值链的本土化,还包括人才开发本土化。一些跨国公司在组装制造和营销服务本土化做得比较好,但是研发设计本土化滞后,导致他们在华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动态的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影响了竞争力。而人才开发本土化滞后则不利于调动当地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次,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架构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复杂局面。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需要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这个管理机构拥有相当大的临机处置权,能够协调各个事业部门在中国的业务。

再次,与历史上的跨国公司不同,现代跨国公司需要承担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还需要承担既包括在本国,也包括在经营所在国的全球责任。特别重要的是,跨国公司还应当反对商业贿赂,承担合规的责任。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企业多数能够承担这些责任,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缺陷,还有一些企业违背基本道德操守在中国从事商业贿赂。随着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跨国公司企业在责任方面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不善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是企业自身原因是第一位的。如果跨国公司能够回顾进入中国以来的成功与失利,准确总结其中的原因,一定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取得自己的成功。

2,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化趋势

近年来,跨国公司常常被中国媒体批评。跨国公司也常常为一些政府部门出台的某些政策烦恼。有些公司甚至担心中国将排斥跨国公司。

其实,改革开放30年来,在外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把引进外资上纲到“姓社姓资”的高度,遭到邓小平的尖锐批评。他指出: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三资企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文选》三资P373)

1992年扩大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人们对外资的批评变成了“姓中姓外”的问题。把外资企业看作外国企业,认为外资企业扼杀民族工业,影响经济安全。199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这个重要文件给在华外资企业明确定性:“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时又一次明确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显然,坚持对外开放,把外资企业融入中国经济,发挥外资企业的积极作用,是中国政府30多年来始终一贯的主张。应当看到中国政府一贯的全局的思路,不要为一时的和个别的事件动摇对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会给13亿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而且会给跨国公司在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未来的中国将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未来的中国将加大节能增效力度,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3,调整在中国的经营发展战略

通过调整中国战略抓住中国机遇。调整内容包括在中国强化本土经营、低碳经营与合作经营

(1)强化本土经营

调整在华经营战略关键在于强化本土化,全价值链在中国布局,实现组装制造本土化、研发设计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管理人才本土化。特别是把研究开发设计环节引入中国,既从事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开发和设计,也从事面向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的较为基础性的研发设计。管理结构也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一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设立强势的地区总部,即拥有较高权威能够在华临机处置的管理机构是适应中国市场特殊性的重要举措。

另外,经过30多年发展,跨国公司应该而且有可能启用更多本土化人才。通过严格的培训,这些人才了解了公司全球化经营的经验以及规则,可以发挥更通晓中国国情更善于在中国运作的优势。

(2)强化低碳经营

中国正在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国公司在华推广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改造原有工厂为低碳工厂,推动在华供应商和客户节能减排形成低碳产业链,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低碳化,同时能够获得在华发展的新机遇。

(3)强化合作经营

与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合作的新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开始从制造环节的合作发展到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的合作;从主要是硬件方面的合作发展到软件方面的合作;从国内市场的合作发展到全球市场的合作。例如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共同在印度投资,美国铝业与中国铝业共同收购力拓的股份,三菱商事与中国能源业公司共同开拓印尼能源。这些案例就展示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新前景。

4,强化在中国的责任

近10年来,一大批跨国公司对企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有了显著的进步。企业的责任已经从过去主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到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作为跨国公司,不仅需要承担公司总部所在的母国责任,还要承担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家的责任,这是一种全球的责任。而全面责任和全球责任的底线则是合规的责任,特别是反对商业贿赂。

跨国公司在中国强化全面的全球的和合规责任,将进一步改善在中国的形象,被中国消费者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强化责任还将在中国发挥示范作用,推进中国企业合规,促进中国企业强化责任。这一点恰恰是中国未来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危机之后恰好迎来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始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发展过程离不开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过去的一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五年,跨国公司在危机后振兴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从小变大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在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hanfn]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