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本轮房价调控再变“空调”
陈和午
“两会”前后,房地产市场又迅速升温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高房价更是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人们议论也可谓热闹非凡。
先是北京、南京、广东等地接连推出地方楼市调控措施,纷纷表态响应中央的号召,但形式明显多于内容;接下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称,2009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5%,这一数据遭到严重质疑,网友戏称统计局把1.5%的小数点放错了位置,应往后挪一下。再就是,一些“两会”委员接连炮轰楼市,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提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009年房地产商至少赚1万亿,开发商暴利凭啥“高烧不退”;房价非理性上涨是政府一手炮制了房地产寡头的同时,没有在政策上对寡头实行必要的管制等等。
大城市房价高这是事实,其实不用去分析什么数据,看看“蜗居”蚁族”房房房奴”这些流行语即可明白,连外媒都接连不断地视之为热点追踪报道。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楼市也似乎是摆好了架势,去年12月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温总理更表态有决心能在本届政府把楼市问题管好。在此情势下,高企的房价俨然面临着打压之势。
但高房价到底会不会被打压下去呢?沉默了一段时间的地产商也终于出来发声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地产500强”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2日表示,房价不能打下去,而且也打不下去,应该科学地来控制它。政府要控制,金融要控制,开发商也要理智一点,强行控制房价是不妥的。此前,1月6日,在“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金地、首创、万科等开发商首度集体回应地产调控,坦言对楼市政策仍然乐观。
由于茅永红开发商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这一观点在网上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网友的质问。不过,我们认为,从理性的角度看,茅永红的这个观点其实只是说了一个实话而已,国内楼市整体上是打压不了的,只可能是局部调整而已。
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表面上是房价问题,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中央与地方的博弈问题——在现在的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中,地方政府高度信赖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中央如果搞打压,那么严重依仗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怎么办?例如,去年上海卖地收入992.63亿,在今年上海市“土地财政的预算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又将达到900亿元的历史新高,这些钱的用途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北京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我们认为,除非中央能够回答地方财政的问题,否则打压房地产将只是一场闹剧,而且是一出改版的闹剧。
除了房地产与地方财政的原因,目前楼市的供需形势也将支撑较高的房价。目前处于观望状态的开发商还拥有楼市供需失衡的优势,有跟打压对抗的资本。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仅为22万平方米,环比1月73万平方米的供应面积下降近7成,同比下滑幅度也达到了67%。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北京可售商品房住宅存量为88479套。这是自2006年5月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开始统计商品房存量房源以来,可售商品房住宅存量首次不足9万套。显然,许多大城市已经没有太多房子卖了,不管是投资、投机还是刚性需求的旺盛,供不应求必然导致高房价。
高房价虽然被千夫所指,楼市资产泡沫也是比较明显的,但大城市的房价却始终僵持在高位没有动摇,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仍呈继续上升之势。总之,尽管中央有心调整高房价,地方政府也是随声附和,但如果不解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卖地的局面,不从房屋供给方面大做文章,那么所谓的打压政策其实是有心无力的,很可能又将是一场改版的“空调”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除了房地产与地方财政的原因,目前楼市的供需形势也将支撑较高的房价。许多大城市已经没有太多房子卖了,不管是投资、投机还是刚性需求的旺盛,供不应求必然导致高房价。
总之,尽管中央有心调整高房价,地方政府也是随声附和,但如果不解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卖地的局面,不从房屋供给方面大做文章,那么所谓的打压政策其实是有心无力的,很可能又将是一场改版的空调。
相关专题:201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