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告知情况和理赔服务最为不满
根据本报“3·15金融投诉调查”问卷的结果,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在告知义务和“理赔”两个方面的服务最为不满,有近三成的调查对象选择这两项。去年则有五成调查对象对“告知义务和的服务不满,有四成的调查对象对“理赔”服务不满,
本该是起到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险公司,却往往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对象。消费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签下了投资型保险,还以为是高额利息储蓄;买了保险,退保却折损一半的本金;保险代理人吹嘘年收益33%,实际上却跑不赢定存……
作为投保者,我们除了希望保险行业更加自律和诚信外,也应擦亮眼睛,明明白白购买保险,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问题1 中老年人警惕被误导购买投资型保险
案例1:买了三年保险,才发现不适合自己
李小姐的父母都已经接近60岁,均为普通市民,本来挣钱存银行生利息,从不曾想过要买保险。但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推销万能险,说是比银行利息高,每年存5000连续5年(一共交25000元),第六年开始每年拿2000元一直到终身。这个业务员对具体风险一概不提,连什么初始费要扣除多少也不说。其父母亲买了两份,连续交了3年,直到最近才发现这个保险并不适合他们。
案例2:我的15万元怎么没了?
张先生60岁,去年8月带着15万养老金到银行准备存入三年定期。当时该银行的大堂经理接待了他,倒茶让座,甚是热情,并按着计算器告诉他,15万元定期三年可获利息3.19万元,同时还可以送一份人寿保险给他。因为是在银行存款办事,他也就没有丝毫顾虑。
但到今年二月份,张先生查看自己的存款,发现没有那15万元,一问才知道,钱已全部转入保险公司。回到家再细看合同,这是一份完完全全的万能保险合同,时间也不是所说的三年定期,而是一份五年的保单。
回声:银行存款或者货币型的基金比较适合投保人的需求
世德贝投资咨询常务副总裁栾成校分析,从两个案例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个产品显然是与投保人的需求脱节的,投保人追求的是一种保守的理财产品,银行存款或者货币型的基金比较适合投保人的需求。
万能险相对而言是一种中长期的保险理财产品,比较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有中长期理财需求的客户,一般而言,老年人购买此类产品需要谨慎一些。
同时,业务员销售过程中明显存在误导。万能险有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保底利率一般在1.75%-2.5%之间,结算利率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实际情况。
支招:需要提供足够证据
在被误导的情况下,能否全额退保,要取决于投保人是否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业务员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误导,而导致合同订立时双方就合同标的存在重大误解。如果投保人能够提供这些证据,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
问题2 投连险不完全等同于基金
案例:定投的钱,有一半被扣掉了!
刘先生到某银行办理业务,客户经理向他推荐了一款投连险,强调此项保险是附送的。当时,刘先生也没细看条款合同,就签下了协议。
一年之后,刘先生发现,每月定投500元钱的这份保险,有一半的钱被保险公司扣掉,只有一半进入投资账户。而退保的话,本金也要损失很多。
刘先生疑问:在他购买期间,银行把投连险说成是一类基金,是否合适?
每个月定投账户为什么被扣掉一半?如果不退,以后会不会越来越亏?
回声:把投连险说成是基金,是明显的误导。
栾成校告诉记者,把投连险说成是基金,是明显的误导。投连险本质上说仍然是一款保险产品,只不过是许多保险公司在投连险的投资模式上,采用“基金的基金”模式(FO Fs)。但投连险在产品结构、费用结构上和单只基金存在许多差异。
支招:投资者最好对市场上相关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比较
栾成校告诫投资者说,在购买投连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被误导:首先,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资料,确保自己了解该产品的产品结构、费用结构及相关风险等细节。同时,投资者最好对市场上相关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比较,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由于投连险是一款中长期的投资与保障产品,其投资收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涨跌情况。同时,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地熨平成本,更加符合投连险的投资理念。
问题3 偷梁换柱的“高收益”公式
案例:孙先生45岁时买了一款返还型保险,年缴9万元,缴费三年,保额10万元。每两年固定领取9000元,直至88岁。在客户被推荐这款保险时,业务员告知这款保险的年收益是33.3%,孙先生在如此高的诱人收益率下购买了这款保险。但他后来觉得实际收益并没有那么多。
回声:缴费27万,领取18万,何来收益?
《保险是怎样骗人的和并不骗人的保险》一文的作者表示,每年领钱,或是交完费后就开始领,其实都只是把钱交给别人,每年再领回来。单就这一项而言,这种方式和把钱放在自己家里,每年拿出一部分花掉,没有本质区别。孙先生48岁开始每两年领取固定收益9000元,到88岁其应该领取了18万元。业务员用这个公式计算,18万/27万保费=33.3%的收益率。但这存在误导,缴费27万元,领取18万元,领取金额小于缴费金额,何来33.3%的收益率?
实际上,更全面的算法是在考虑利率的作用下,先将每两年领取的钱和最后领取的钱“加在一起”,然后将多于本金的部分视为回报来计算回报率,其计算结果往往会随时间而下降,并下降得非常惊人。
支招:购买保险前,先自己算下回报率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自己先计算下回报率,不要偏听代理人的一面之词。但是返还型保险或分红险并不是不可以买,其本质就相当于储蓄与纯保障型产品的集合,所以不存在代替与否,关键看客户如何组合这样的产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稳定收入和长期闲置资金的人,不适合买这种保险。
相关专题:金融理财投诉热点大起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