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土地招拍挂想说弃你不容易

2010年03月11日 02:30
来源:证券时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王瑞霞

今年的“两会”,楼市理所当然地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在轰轰烈烈的争议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引人关注,即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究竟何去何从。就此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给出了答案:招拍挂制度“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暗箱操作”,但它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官方的这一表态说明,尽管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存有缺陷,亟待改进,但其市场化改革方向仍是值得肯定和坚持的。

两会前,广东拟重试协议转让土地的新闻见诸报端;两会上,部分委员代表建言,改善土地供应方式,尝试“定地价、竞房价”等招标供地办法。协议出让重出江湖,地王难现,地价灭火,房价不就应声下跌了吗?这看似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冷静分析其弊端和局限之后,恐怕就难以如此乐观。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土地出让制度的演变吧。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土地出让普遍实行协议出让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够公开透明,给大量暗箱操作留下空间,因而广为诟病。为制止国家土地资源贱卖和浪费,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可见,协议出让土地是不光彩地退出历史舞台的,而招拍挂之所以应运而生是因为相对来说,它可以更公平、更合理地出让土地,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腐败。所以当人们冀望于协议出让土地为帮助降低地价、房价时,也要充分衡量这种转让方式潜藏的巨大负面影响。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土地流转事实上是国家资源的流转,也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关注的是公平问题。

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即便协议出让重新登场,地价、房价上涨的长期压力就能彻底化解吗?近年来招拍挂采用的“价高者得”的确是地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供求关系不平衡。在我国土地交易市场上,政府做为唯一的供给方出现,而需求方则是大量的房地产商,在于供求关商品房需求近年来总体趋于旺盛的背景下,开发商拿地意愿强烈,双方博弈出的价格长期来看自然是居高难下。

可以说,只要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长期存在,地价上涨的压力就难以根本消除。在这一大背景下,任何供地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招拍挂方式因其运作相对更为阳光、透明,仍为现实的土地出让模式选择。

不过,政府部门在坚持推行招拍挂制度的同时,也要勇于正视其弊端,不断加以引导和完善。特别是对“价高者得”产生的非理性拿地行为应该尽快加以研究和规范。可喜的是,徐绍史日前已经表示,国土部正在和有些地方政府做一些探索,采取更多的评价方式,不一定完全是价高者得。为保证评价公正公平公开,建议政府考虑引进具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监督。

话说回来,地王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土地招拍挂制度造成的,还有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资源逐步稀缺等多种因素。面对房地产市场复杂的局面,政府部门应通过行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动态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增加土地供给,合理引导需求,以减轻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此外,应积极改善住房结构,加大公益性住房的比例,将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收益,更多地用于建设公益性住房,以缓解社会矛盾。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土地 地价 方式 制度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