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抗旱救灾政府应善做“减法”
西南5省的旱情牵动人心,5000万人受灾、2000万人饮水困难的严峻形势,让抗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不少地方,有关方面为保墒情,保农作物产量不惜工本、不遗余力,在一些地方,已出现大批民工返乡抗旱的情况。
但必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旱灾对农民的威胁,光做“加法”是不够的。此次受灾的许多地区偏僻闭塞,交通不便,有限的一些经济作物,如辣椒、甘蔗等,是当地农民赖以为生的经济支柱,正因如此,一旦旱情紧迫,经济支柱受到动摇,从政府到农民,都会竭尽全力抗旱保苗。
因为这些地方抗旱基础条件恶劣,故而不得不将在外打工的亲人千里迢迢召回家乡,帮助抗旱。桑梓之情,血浓于水,这种精神和行为固然令人感动,但舍弃城市里的工作回乡抗旱保苗,所保住的不过是区区之数,所付出的却是丰厚得多的打工收入,投入产出比并不划算。
因此从根本计,抗旱不仅要善做“加法”,也要善做“减法”。所谓“减法”。就是在偏僻闭塞、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弃一些投入大、收效低的耕地,将分散的农村居民点适当集中,把贫瘠土地上的农民,妥善地迁徙、安置到资源相对丰富、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
不仅如此,由于户籍、社保、住房等问题,许多进城民工未能在城市中“住下来”。他们的亲属仍不得不留在农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有关方面应该趁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让一部分民工城市化,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获得相对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加法”不好做,“减法”做起来更难,西北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已有多年,进展始终缓慢,三峡库区移民工程,至今仍是许多地方政府和移民的一块心病;至于农民工城市化,更是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被公认为老大难问题。但是,“难做”也必须着手去做。惟有做好“减法”做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重建,也才能把旱灾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关专题:罕见旱情侵袭15省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