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业绩比拼公募 一对多难敌草根私募

2010年03月27日 09:33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卢远香

0人参与0条评论

卢远香

同样是追求绝对收益,阳光私募的业绩、团队运作似乎却比公募基金的专户一对多业务更胜一筹。这也是导致近期公募、私募产品销售呈现出冷热两级分化的境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团队投资水平的差异化,决定了短期内专户一对多的业绩很难与阳光私募比拼。

为了与发行规模的快速扩容相匹配,同时摆脱“草根”形象,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正以重金从公募基金挖角,将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纳入麾下。

对双方来说,中长期较量才刚刚开始。

销售冷热分化

国内一家知名私募基金的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阳光私募和银行渠道合作发行的产品,规模至少都有几亿元。招商银行和四家阳光私募合作的产品,平均发行规模达8亿元。朱雀发了9亿元,景林发了8亿元,武当发行的规模更是超过10亿元,民森投资发行的规模小一些,但也有五六亿元。”

并非仅仅只有上述几家知名私募基金发行的产品受追捧,整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也再现“加速潮”。根据国泰君安的统计,今年1~2月分别发行了29只和22只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其中,阳光私募1月份募集的资金总额达到了20.8亿元,环比上升37%。

与此同时,不少老产品也获得资金的青睐。“我们最近没有发行产品,但每个月都有几千万元的新资金进来。”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基金举例说,以江晖为代表的星石投资被业内称作超级TOT(信托中的信托)。

相比于阳光私募的发行热潮,同样是追求绝对收益的专户一对多发行遇冷,多只产品勉强达到成立下限。

“整个市场的发行非常困难。我们3月开始发行的股票类产品很难卖。”深圳一家排名在前十名基金公司机构部副总经理透露,“不过,达到成立规模下限5000万元应该没有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专户一对多的募集期限为一个月,中间不能延长募集,更不能中途增加代销渠道。因此,公募基金在选择代销渠道时会显得更为谨慎。此前,业内已经有三单募集失败的例子,包括大成基金、长信基金和宝盈基金。

“去年9月,我们公司为了能尽快发行,选择了一家券商营业部做代销渠道,现在回想起来都冒一身冷汗。”前述副总经理称,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新力军,基金专户一对多在渠道和客户面前的认可度不高,发行还是比较困难。

业绩说话

同样是绝对收益类产品,为何“草根”的阳光私募,会比有强大投研平台支撑的公募基金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还是业绩说话。”深圳一家排在前五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很多阳光私募已经运作了两三年,有了良好的业绩口碑。而专户一对多自2009年9月才开始运作,并没有持续的业绩作为营销的依据。”

记者从中行某私人银行人士了解到,目前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成绩单普遍不太亮丽,有近一半产品的净值在0.9元附近,有三分之一是在面值1元附近徘徊,只有少数产品的净值在1.1元以上。

“多数一对多产品的业绩达不到客户的预期。华夏基金某专户业绩至今还在面值附近徘徊。”上述人士称。

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阳光私募产品。根据国泰君安的统计,2010年前两个月,市场下跌8.22%,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为-2.27%,高于公募基金的-6.7%;单只私募产品的最佳收益率高达32.46%,远高于公募基金最佳收益率2.01%。而综观排在阳光私募前20名的产品,其净值上涨在5.4%~32.46%不等。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只是呈现在外部的结果,更深层次原因还是私募团队的运作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阳光私募的军团,很多都是磨练多年的优秀基金经理,比如李旭利、吕俊、江晖等。而公募基金专户一对多的投资经理,普遍还是新手管理为主,会有一个交学费的过程。”国内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团队水平的差异化,决定了专户一对多的业绩短期内很难与阳光私募比拼。

另一方面,经历两轮牛市后的阳光私募,其规模和团队正在急剧壮大,他们不惜花费千万元重金招募人才。

“我们挖的都是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对于优秀人才,重阳投资可以付出千万元年薪,甚至还可以发展成为合伙人。”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旭利表示,“千万元年薪并非空头支票。新重阳成立只有半年,但是有些研究员能拿到三四百万元的年终奖。”

武当资产总经理田荣华表示,阳光私募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靠几个人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由一个团队共同运作,不断提升投研实力。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基金 专户 阳光 发行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