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高杠杆悲剧不会在中国上演

2010年03月30日 06: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申屠青南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记者 申屠青南

贝尔斯登因高杠杆和过度投机衍生品交易而倒闭两周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即将引入杠杆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如何防止在中国出现贝尔斯登式的悲剧,考验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分析人士指出,通过采取稳妥、谨慎的方式,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高杠杆悲剧不会在中国市场上演。

贝尔斯登的倒闭,说明杠杆是毒药。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度投机和过高的杠杆率使得投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传统上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对资本金要求很低的投资银行,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和复杂产品的投资,投行悄然变成了追逐高风险的对冲基金。例如,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有形股权资本约为110亿美元,却支撑着3950亿美元的总资产——杠杆比率达到36。高杠杆在带来大量利润的同时,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当市场逆转时,看似强大的贝尔斯登轰然倒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在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推出初期,采取更为稳妥、谨慎的方式,适当降低杠杆比例,循序渐进,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正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既不能畏惧创新风险,裹足不前,也不能脱离市场实际和监管水平,急进冒进。

贝尔斯登倒闭表明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走到了极端,衍生品过度泛滥,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过度的监管和过度的市场化作为两个极端,都不可取。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管制,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贝尔斯登们借入短期资金、贷出长期资金,从事着类银行的业务,却不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风险不断积累以至倒闭。前些年我国处置的30多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大都涉及违规高息融入资金、挪用客户保证金,最严重的一家公司违规委托理财金额超过90亿元,是其当时净资产的9倍,最终形成巨额亏损。

当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为常规业务后,证券公司将从目前的以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业务,扩大为增加其他合规资金和证券的融通配置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证券公司通过转融通,从事的业务已经类似银行,因此需要实施更有效的监管,以避免债权人挤兑导致流动性风险。

贝尔斯登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倒闭之后,政府拿出巨额纳税人资金来收拾残局,不少人士建议针对金融机构征收“污染税”以弥补崩盘带来的损失。在这方面,我国已经走在前面。券商综合治理之后,我国相继成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要求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根据分类评价结果,按比例缴纳,汇集资金未雨绸缪应对可能的倒闭风险。

融资融券第一单即将产生,股指期货也将在4月亮相,在这一时点,深刻反思贝尔斯登倒闭案例,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更理性、科学地探索市场化之路。

[责任编辑:lizy] 标签:贝尔斯登 杠杆比率 融资融券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