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七旬老人北京建胶囊公寓 胶囊蜗居已租出6个

2010年04月13日 10:06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关健

0人参与0条评论

关健

最近,为了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临时居住问题,78岁的北京老人黄日新花费3万多元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每每间月租金250元左右。开始,这种面积不到两平方米的蜗居并没有人签约入住,随后的试住体验吸引了许多网友报名参与,他们陆续发帖将居住感受与网友分享。试住者的增多给“胶囊公寓”带来了人气,也让黄老伯在网上迅速走红。昨日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出租了6间,一些设计上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改善。

建“胶囊”并非为了赚钱

“胶囊公寓”位于北京海淀区六郎庄,西边不远处就是颐和园,8个“胶囊公就挤在一栋3层简易楼顶层的3个房间里,而在一、二层居住的大多是外地民工。记者从试住网友拍摄的照片和说明中看到,设计者将一间房分割成三个并排的小间,每间长约两米,宽度从70至90厘米不等,每个“胶囊公都有独立的防盗门,上方用铁丝网“封顶”,整个空间十分局促,看起来就像住在一个个大保险箱里。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除了一张几乎占满整个“胶囊”的单人床外,床头处配置了一个电脑桌,租客可以坐在床上上网或看电视。此外,他还为租客提供了电磁炉和电饭煲。但由于空间限制,租客只能到楼下上厕所。据黄老伯介绍,他建造“胶囊公寓”的3间房子也是租来的,每个月还要为每间房支付650元的租金,建这些“胶囊”并非为了赚钱。

房子的设计者黄日新是一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他曾长期从事阀门、电站热能动力装置的设计工作。黄老伯表示,他最初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源自媒体对北京唐家岭蚁族大学生的报道,他想为这些“北漂”大学生提供一个安身的场所,而设计的灵感来自日本的“胶囊旅社”

山西女孩成为第一个入住者

“现在已经租出去6间了,他们目前都有工作。”黄老伯告诉记者,入住“胶囊”的大多是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此外还有一位作家。眼看这8间房就要租满,黄老伯很开心,他感觉自己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此前房子的无人问津,却曾让他一时想不明白。

据介绍,这些房子在刚建好时并没有人来租,为此推出了一个免费试住活动,号召网友来“胶囊公寓”体验生活。吴传超称,目前已经有6位网友试住过,其中有一位名叫张琪的山西女孩在几天前留了下来,她就是“胶囊公寓”的第一位入住者,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工作。

试住过后,这些网友陆续将居住体验写在了网帖里与网友分享。张琪的网名是“可乐佳”,她此前曾连续写了5篇入住感受。她在帖子里说道,由于房间里没有暖气,深夜时感觉很冷;墙面刚上的油漆味道有些重;而且往返于“胶囊”和楼下的卫生间之间有些不便。但她很快就适应了下来,还买了一些墙纸、挂件等装饰品打扮自己的小窝,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神秘的森林”。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张琪对黄老伯充满了感激。

网友质疑公寓安全性

随着“胶囊公寓”知名度的飙升,网上的相关议论也逐渐热火朝天起来,甚至还有网友在百度贴吧里为它开辟了专门的讨论区。

部分网友对设计者的想法和好心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凑合一晚还可以,但绝对不能租住。”有网友解释称,这些房子的内部设施并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是隔音效果差,容易被吵;通风设施不过关,增加了疾病的传播;消防逃生功能不到位等。还有网友认为,每个月付250元左右的租金,却住在一个如此压抑的“看守所”里,实在不值,而且长期居住很可能让人出现精神问题。

对此,黄日新表示,这些“胶囊公寓”目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会根据入住者在居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房子进行改造,比如他眼下打算从改造床上的靠背入手,以增加空间内的舒适度。尽管“胶囊公寓”尚未完善,但黄老伯对它的前景很乐观,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建造,在社会上推广。

[责任编辑:libing] 标签:胶囊 公寓 看守所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蜗居进入柜族时代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