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为什么“美梦”难以成真?

2010年04月17日 03: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艾经纬

周五上午来到办公室后,刚浏览新闻就发现“股指期货见光死”的字眼,股指期货上市首日出现这样的情形多少又和市场先前的预期有些差别,从可查的预先判断来看,很多人倾向于期指出炉首日会推涨市场。

也许你会发现,从去年以来,往往市场一致预期的情形偏偏就是不出现或是迟迟不出现。无论是2009年底很多人所期望的跨年度行情,还是从2009年下半年很多人就翘首等待的大小盘股风格转换,笔者熟悉的一位研究员干脆把MSN签名改为“建议市场配置风格转向大盘蓝筹”

有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它们不会像通胀预期那样自我实现?或者是上述两起预期没有兑现是“市场先生”在犯错误,属于小概率的意外事件?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次跨年度行情,是在市场观点高度一致、普遍高仓位下产生的。

上述两起预期未能兑现,未必属于意外。我不妨把样本放大,去年8月底的一次采访中,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兴致勃勃地介绍他们开发出来的股市舆情指标。张岚介绍,他们编写的程序在每天夜间自动挖掘主要媒体当日的财经新闻,通过总结新闻中对股市的判断,于当日股市开盘前给出舆情指标,这些指标分为强烈看多(对应分歧较小)、看多(对应分歧适度)、中性偏多(对应分歧较大),看空方面分类亦然。

后来,我整理了周期超过一年的长江证券舆情指数,很惊讶地发现,凡舆情指标为强烈看多的(即市场分歧较小)交易日,市场表现却很是不温不火。如2009年11月5日至11日这5个交易日中,持续的强烈看多,但是市场日涨幅都在0.85%以下,甚至11日市场还下跌0.11%。

不仅如此,2009年7月29日舆情指标为强烈看多,但正是该日暴跌5%,即“7·29暴跌”。在周期超一年的数据中,舆情指标为强烈看多的交易日涨幅超过1%的有2次,但下跌的有8次。倒是2008年11月19日、2009年1月5日、2009年8月20日舆情指标为中性偏空(市场适度分歧)的情况下,市场分别大涨6.05%、3.29%、4.52%。

这说明了什么呢?有人说是长江证券的舆情指标设计有误,或者是新闻中对股市判断的相关方没有表达自己的本意。我觉得,即便存在,这些也是技术上的问题。相反,上述的数据恰恰说明,市场上存在适度分歧时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过于市场形成过于一致的预期。

因为凡是市场,就会始终存在上涨与下跌两方面的动能,强烈的看涨往往会忽视负面的因素,而只要负面的因素发生作用,其影响力一定是超出预期的。此外,用一句很直白的话说,当市场上都是多头时,这市场上哪还有卖出呢?我们都可以不是自由市场的原教旨主义者,但我们必须敬畏市场的力量。

事实上,历次泡沫崩溃之前的情形都差不多,亢奋的情绪都弥漫于市场。结合心理学表述就是,当金融市场处于迷雾之中时,思维理性判断往往会凌驾于反射性直觉之上,当牛市或熊市当道时,反射系统(代表感性)就会占据上风。

如果说,在2010年3月31日之前的A股市场上,预期一致还有望推动美梦成真,那么在剑指做空时代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预期推动下的美梦中往往可能出现凶神恶煞。(作者为本报编辑,邮箱:aijingwei_eco@126.com)

[责任编辑:wangft]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股指期货正式上市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