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基金经理为何频频由公转私

2010年04月27日 08:03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崔吕萍 陈洁

0人参与0条评论

崔吕萍 陈洁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基金经理的不断出走,业内似乎已见怪不怪。但是,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为1.61年,去年一年内,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位基金经理离职,这些数据令基金业人才荒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基金经理“困难多”

公私募基金经理年薪差10倍

如果有一份工作年收入200万元,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满意。但有另外一份工作,性质与前一份类似,一年会收入2000万元,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追随后者。

上述就是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经理的现状。以2009年为例,多只私募基金业绩增长超过50%,按照2亿元规模计算,私募基金经理当年可以提取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报酬,这一收入远远超过普通公募基金经理100万元到200万元的收入。

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的风险要高出公募基金,但是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的诱惑下,风险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基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公募基金的业绩提取方式注定基金业内的收入方式难以改革,因此投资者应该接受最优秀投资人才的流失。“我们很难留住每年都能稳定给基民赚取30%以上收入的人才,有这个本事他们就自己做私募了,因此基金人才到一定级别后很多人选择转身去做私募,这很正常。”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监管越来越严

近期,管理层下发一份令基金经理业内“震惊”的文件——《基金从业人员亲属股票投资报备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要求基金从业人员亲属在基金公司指定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开户,亲属在买卖股票及其衍生品前需先向公司申报,并在批准当天买卖。

这一政策吓走了很多人。就连中国基金业推动者之一、原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都认为,“在出了一些事件以后,(监管层)对公募基金全体公司员工的亲属朋友买股票还要进行限制说明,这使公募基金工作人员感到有点不太适应”

金融行业的收入在全部行业中算是很高的,而基金公司则是金融业中的明珠,基金经理的收入绝对不少。但是,很多基金经理对于不允许炒股的意见很大,这也是他们对自身收入抱怨的主因之一。”银河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李兰表示。

健康透支过大

人生苦短,对于基金业的精英们来说,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别人喝下午茶、去健身房的时间,他们都用来研究投资策略和下单,别人睡觉的时间,他们在盯着外盘,“过劳死”这个词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最大的生存隐患。2009年7月5日,在刚刚卸任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几个月后,孙延群因病辞世,成为业界扼腕叹息的话题人物之一。

基金经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常常身兼数职,尤其是优秀基金经理。比如,孙延群此前就身兼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阿尔法股票基金基金经理、内需动力基金基金经理的职务。而据Wind统计,有75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目达到三只,有247位基金经理管理两只基金。

一位基金经理管理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的单只基金,已经非常艰难,一位基金经理管理三只基金,简直让人觉得超出一个人的能力。但是,这种事在基金行业中频频出现。

另一个重大的压力就在基金排名上,尽管此前管理层已经对基金短期排名进行限制,但是基民希望查询上述排名仍然不困难,而基金短期变动常常造成基民情绪激动,乃至在网络上对基金经理严加指责。媒体也经常刊登和关注基金业绩变动,令基金经理感到压力重大。

而私募基金则相对好得多。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往往具备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且私募基金净值一般一个月公布一次,基金经理有足够的时间对旗下头寸和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公募基金缺乏成就感

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对于已经具备较高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尤其是著名基金经理来说,做鸡鸡头还更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比如,2010年2月4日,管理华夏复兴股票型基金、华夏红利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建冬,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这两家基金的相关职务。确切消息证实,孙建冬已经从华夏基金离职,并已经投身私募。

“孙建冬是很优秀,但是华夏基金有王亚伟,他也一直被压在下面,名声没人大收入没人高,何必呢?”有业内人士如此揣测孙建冬的离职。

毕竟,即使是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中也只是一颗钉,需要服从公司的大局,比不上单干来得爽利。

而基金公司人事斗争也使一些基金经理感到公募基金难以发挥自身优势,被迫离职公募基金。

对此,王连洲也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生态环境恶劣,监管严格,体现不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本身的价值。

公司“没远见”

中长期培养计划严重缺失

“我认为改变基金人才荒现状最有用的手段,就是采取多招人、以老带新的方式。”信达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李琛表示,“毕竟依靠基金业内互相挖人,或者去券商、银行挖人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不能彻底解决基金人才荒的问题。

他表示,目前整个金融业中,行业、策略研究员不在少数,如果基金广泛培养他们,则大部分的基金人才荒问题可以解决。

不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招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金公司和券商不同,一个普通券商至少都几百个人,而一家基金公司只有几十个人。基金公司是典型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公司并不愿意多负担人力成本。

尽管多数基金公司表示倾向于内部培养人才,但对基金公司而言,挖一位基金经理似乎比培养一位基金经理要容易得多。尤其是一位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有可能带动整个基金的募集额大幅度提高。

“目前整个基金行业处于扩张中,每年新增加100只基金,这要求行业有更多的人才。而基金行业竞争大,优秀的人才会被挖走,末位则被淘汰,因此显示储备人才不足。”李兰表示。

“拔苗助长”80后增多

随着新基金的不断发行,另一个现象也不断发生,这就是没有任何担任基金经理经验的“新手”,不断出现在新发行基金的基金经理名单上。

目前在发的13只基金中,包括国联安双禧中证100的拟任基金经理黄欣、光大中小盘的李阳、海富通中小盘的程岽、泰达宏利中证大盘的王咏辉等均无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的经历。此外,今年以来新上任的基金经理中,包括博时特许价值股票的汤义峰等此前也未曾担任过公募基金经理。

而据Wind统计,目前有超过100位基金经理,其担任基金经理的总年数不足一年。

如果说基金业中的“一拖多”令投资者怀疑该基金经理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基金的话,那么很多没有担任基金经理的新手上任,则让基民怀疑基金经理管理巨额资金的实际操作能力。

不仅仅是很多没有基金经理经验的新人不断担任基金经理,“80后”的基金经理也逐渐增多。据Wind不完全统计,目前基金经理中年龄最小的为1982年出生,有4位基金经理为1981年出生。

股权激励呼而不出

公司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是影响基金经理离职变动最大的因素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国内基金业惟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一份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该议案指出,公募基金公司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促进基金行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不少基金经理认为股权激励是把“金手铐”。早在2006年6月,证监会基金部就召集13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开会,探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并最终确定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上限不得超过20%。但时至今日,这样的激励措施并未在全行业得到有效推行。

主要的压力来自基金公司的“拖延”和投资者的不理解。“现在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从业人员已经拿了很高的薪水,没有必要再增加激励机制了。其实他们没有搞明白,工资奖金都是公司股东支付的,投资者不是公司的股东,基金公司愿意付高薪请有能力的人管理基金,愿意进行激励,对投资者难道不是好事吗?”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这样表示。

另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基金不能脱离持有人存在,持有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基金投资的效率,因此基金公司要帮助基金经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以此寻求利益最大化。

商报记者 崔吕萍 陈洁/文 焦剑/漫画

记者观察

被基民无悔追随的感觉很好

最让人尊敬的基金经理莫过于巴菲特,在中国最接近巴菲特的基金经理肯定是王亚伟,在大多数基金经理不断跳槽、奔私的时候,王亚伟执着地坚守着华夏基金。如果不是长期管理一只基金,且基金业绩持续优异的话,王亚伟这个貌似没有个性的名字,肯定不会被这么多人记住。基金经理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永和大王曾送给客户小红包,上面有漫画,一个应聘者向面试官叙述,自己有15年的工作经验,先后任职过8家公司,服务过300个客户……接着面试官说,我工作了8年,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过……

永和想说熬得久能做出好的牛肉面,其实基金经理熬得久才能熬成明星,王亚伟是个成功的典范,当然,业绩必须要过硬,没有这一点,熬多久都是白搭。

但是,能最终成为被基民追着屁股跑的基金经理也需要很强的实力、独有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如果没有怎么办,那就跟着研究员的研究报告买入,倒不是说研究员选出的股票一定很优秀,但在很多基金经理合力买入之下,股价的上涨也一定会让基金经理和基民满意,如此也导致了不少基金经理的自我膨胀。

有基金经理觉得自己在王亚伟的压制下难有成绩,殊不知如果自己的业绩能够超过王亚伟,又怎么会被王亚伟压制。奔私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既然不能站上山顶,那就选择一个矮一些的山。

作为基民,自然希望买入一个基金经理稳定的基金,三天两头更换基金经理,其业绩肯定难以保证。王亚伟能否最终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还不好说,但至少中国的基民还是非常欣赏王亚伟和王亚伟管理的基金。

基金的人才荒,并不是说缺少基金经理。如果根据基金公司统一安排,在股票池中选择股票买入,根本不需要多么高的水平,大学毕业生经过3个月的培训足以完成,一个基金公司只要投资总监过硬也就足够。中国基金业缺少的人才,是王亚伟这样有独到见解的天才,能够非常敬业地坚持,让投资者敢于长时间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周科竞)

[责任编辑:wangdan] 标签:基金基金经理 基金数目 基金行业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聚焦基金高管离职潮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