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曾培炎:冀搭建平台助各国沟通气候议题

2010年05月07日 21:36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正在加载中...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5月7-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凤凰网财经频道对此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接受凤凰网的独家专访时表示:

5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中进一步部署节能减排工作。5月7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就表示,针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各国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更需要通过沟通协作来推进这一进程。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20余个国家的气候代表、环境部长及专家与会。曾培炎就表示,希望能借这一民间搭建的平台来促进多方交流。而此次气候大会的顺利召开,也标志着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国一直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尝试已颇见成效。

以下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欢迎晚宴上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五月的北京,春光明媚,鲜花盛开,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我代表会议举办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热烈欢迎大家参加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最近三十多年,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到巴厘岛,再到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在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行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各方面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仍难以取得一致,相互之间存在误解,甚至影响到彼此的信任。今年年底,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各国能否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还存在不确定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化解国际间的分歧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国际气候合作问题上也不例外。除了官方政府间的谈判之外,还可以铺设一条民间沟通渠道,这也是我们发起本次会议的初衷。当前,如何推动《公约》和交议定书》全面、持续、有效的实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在这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这里我提出点建议,供各位朋友交流讨论。

第一,促进技术开发和转让。近年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推广使用,必将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坚实基础,为建立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遗憾的是,在全球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相关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机构设置、资金安排和制度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磋商。发达国家政府应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国企业以优惠和减让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技术开发者、持有者、使用者的共赢。通过政府参与、市场运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先进的气候友好技术,从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二,创新资金运行机制。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际气候谈判。《哥本哈根协议》中提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减缓和适应行动。这是向前迈进的一步,积极而富有建设性,值得赞赏。然而,具体到这些援助资金和基金如何筹措、如何使用、如何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等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期待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加大筹资力度,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和可预见的资金。同时建立相应机制,保障这些资金的公平合理使用。在资金管理上,体现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资金获取且管理成本较低。

除此之外,我们应继续探索市场融资的办法,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作用,将私营部门和碳市场资金作为发达国家缔约方资金的有益补充。《京都议定书》下的三个灵活机制,在第一承诺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清洁发展机制(CDM),已经被证明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最为成功的双赢减排合作机制。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发挥包括CDM在内的互利共赢的市场机制,以调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减缓与适应能力建设。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方面,应当同等对待,平衡处理。但是目前国际社会对适应气候变化问题重视不够。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较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较弱,由他们承受气候变化的严重不利后果,显然有失公允。国际社会应当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诉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其内在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发达国家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危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要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和科学防范,加快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和考核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第四,扩大社会参与。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较多地看到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磋商和谈判,但仅仅发挥政府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气候就是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这项工作离不开企业、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共同行动。企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应当首先承担相应的责任,转变传统的生产和设计理念,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开发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产品,促进能源节约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广大公众既承受着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又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改变公众长期形成的工作和消费习惯,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吸引他们参与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并鼓励他们自觉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去。各类民间组织、教育机构、公共媒体也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在参与政策制定、影响企业行为、教育广大公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推进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危机总会过去,复苏和繁荣终将到来。而气候变化是比金融危机更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危机,其应对的难度更甚于金融危机。当然,金融危机带来的并不全是灾难,也有机遇。各国可以抓住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契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来促进现实的经济恢复,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的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打击和严格查处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也应当呼吁国际社会,借鉴此次缓解金融危机中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多搞合作、少设障碍,用对话代替对抗,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的减排交易机制,避免设置如碳关税之类的气候壁垒,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道路。

女士们、先生们!

哥本哈根会议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向前推进了一步。能否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的政治共识成为今年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上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将是国际社会对气候合作进程的重要期待。今天大家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一个良好的讨论和交流氛围至关重要。我建议与会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各自关切;积极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协商倾听,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气候变化问题影响深远,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我相信,只要大家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就一定能达成更多的共识,为下一步国际气候谈判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本次国际会议是发展中国家民间智库第一次主动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努力,也是官方沟通之外开辟的第二渠道。希望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今后能有更多的民间机构延续这种“二轨”沟通机制。这次会议还将对低碳、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政策进行研讨,寻求合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形式,与各国朋友一道,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国际气候合作贡献思想与智慧。

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在北京工作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uoym]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