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CPI逼3 未来或先升后降
孟斯硕
随着4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似乎变得扑朔迷离。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经CPI同比上涨2.8%,创下2008年11月以来18个月新高,逼近“保3”调控目标。
4月PPI的涨幅达到6.8%,创19个月以来新高。通胀似乎正在由预期变成现实。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尽管近期CPI上涨压力较大,但从全年来看,物价依旧温和可控,实现3%的目标是可能的。
“主要是食品和居住这两大类的价格上涨带动CPI价格上涨。这两项合在一起拉动2.6个百分点,占2.8%同比涨幅的93%,从这个方面看,4月份CPI价格涨幅扩大仍然是结构因素造成的,是一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不是全面的上涨。”盛来运说。
通胀压力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同比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
盛来运强调,4月气候因素尤其是部分地区的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情况对蔬菜、鲜果的供销影响较大,进而引发部分食品价格上涨。
据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国有粮食企业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98.91元,比上月上涨1.32%,比上年同期上涨9.54%。而由于南方暴雨以及低温天气,蔬菜也一度出现了“白菜猪肉价”现象。
“4月份CPI的涨幅超出了市场预期。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诸建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使得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预期加重,CPI逐步上升的趋势已经比较确定。
4月份PPI的上涨也令市场感到通胀压力的增强。“今年上半年,由于重工业生产维持较高增速但需求增速快速回落,工业将面临补库存,受此影响,二季度PPI还会高增长,下半年将显著回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告诉记者,“根据历史经验,去库存阶段,CPI大幅回落,补库存阶段,CPI缓慢上升,库存与物价变化基本一致。
蔬菜之后,肉价是关键
如果简单从推升4月CPI上涨的核心动力来看,随着蔬菜供应旺季的来临,以及气候好转,那么未来通胀形势理应乐观。但事实上却远非如此简单。
“随着供应旺季到来,到了5、6月份蔬菜价格不会成为主要因素。应该关注的是猪肉价格,因为现在猪肉价格处在底部,随着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还是有的。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
对于全年CPI的走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受翘尾因素的影响,CPI在未来几个月会继续攀升,7月份将会达到5%的高点。随后,CPI将会逐渐回落。
诸建芳认为,CPI涨幅全年的高点可能会出现在第三季度,达到3.9%的涨幅。
盛来运表示,尽管近期CPI上涨压力较大,但从全年来看,全年来保3”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一方面是中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物价问题,积极出台各种措施,管理通胀预期;另一方面,翘尾因素影响将逐步消失,今年CPI走势或将前高后低。
如果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信贷投放是影响CPI的另一重要考量。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4月末,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740亿元,同比多增1822亿元,4月信贷投放量明显高于预期。此外,4月M2、M1之间“倒剪刀差” 由上月的7.4%扩大为9.8%,通胀风险仍待释放。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大量投资项目是二季度开工,所以依据建设周期,今年二季度贷款也将同步增加。虽然4月份信贷投放量增速很快,但是他不认为会对物价带来直接的压力。
“目前流动性还没有传导到物价上来,所以接下来央行应对通胀的货币政策非常关键。”曹远征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上扬趋势,市场担心PPI的快速上涨会传导到CPI上来。对此,郝大明认为,PPI大幅上涨只是采掘工业PPI和原料工业PPI上涨,加工工业PPI涨幅很小,传导到CPI的幅度很小。
相关专题:聚焦内地四月份经济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