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漏油”后续:“盖住”远远不够

2010年06月09日 03:1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王佑 何天骄

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事件,堪称是石油业的一大悲剧。

由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经营的这一钻井平台下,虽然会溢出看上去并不算太多的石油,但如果告诉你,渗漏出日均10000桶石油,占全球2.6%产油量的话,你是不是会惊讶呢?

美国政府及民众、石油业界都在期待着这些溢出的石油能尽快被止住。尽管BP号称其防漏油措施已明显奏效,但中国石油界人士还是建议,美国政府应开放墨西哥湾当地的地质条件,BP也要快速寻找合作伙伴,让地质学家、石油同行们能一道飞往当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协助BP度过这一危机。

各方也表示,除了现在的“盖帽子”方法外,处理石油泄漏时的惯用做法——“打斜井”,仍是减少石油肆意喷涌的最佳技术路线。

漏油将持续多长时间?

2010年的6月5日值得记住。

当天,BP公司已收集到了10500桶的泄漏原油,采取的是“盖帽”法,即在墨西哥湾海平面下约1英里处对受破坏的油井扣一个类似漏斗形状的阻漏系统。

当日所收集的原油量,已比6月4日的6077桶收集量高出了一些。

Tony Hayward,BP的CEO也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对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说,本周BP还会安装另一个阻漏系统,届时两个装置有望控制住大部分泄漏原油。

值得欣慰的是,BP表示,从上周四至周日公司总共收集了1.66万桶原油。

漏油事件已让BP折损了12.5亿美元,市值也跟着跌掉了约700亿美元。令人担忧的是,6月起墨西哥湾将进入飓风季,这将让作业难度加大。

那么,还会有其他方式减少原油的漏出吗?

在中海油的一位管理层沙先生看来,“盖帽”法是不可能盖住大量石油的,“毕竟是盖子,还是会存在缝隙,石油会渗漏出来。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傅强教授表示,要止住漏油,目前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等待油井压力的释放,这样油井将喷出少量的原油,甚至不喷。

“这是消极的处理办法,因为从目前的油井喷发量来看,至少要等上半年,才能使压力缓解。”傅强说,到那个时候,即便有“漏斗法”等方法收集部分原油,泄漏到海里的原油量仍然是惊人的。

第二种制服海底漏油的办法就是目前BP公司设想的修建“减压井”法就该方法的原理是,让原油进入一个新的油井中。如果减压井打成,可彻底止住这些漏油。

陆地上的油若发生泄漏,会时常使用“减压井”法。

从事过十年石油勘探的前中石化工程师张先生说,修减压井又叫做钻斜井、钻定向井。

“钻斜井的时候,钻的位置很重要。从BP这口井情况看,作业方最好要把新的斜井打到原有井的底部附近,才能压住(地层压力),再装一个闸门,使油不再喷出。

沙先生回忆道,1982年时中国有一口高压井出了问题,哈里伯顿石油公司就是通过打了一口斜井把出事的井封住了。“这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好手段。

但傅强也提醒道:“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且成本大,而且需要很长的论证时间。

张先生觉得,在陆地上控制类似的事故会很容易,但海洋作业时,海面冲击力将很大,即便是打斜井的话人工、设备的操作难度都很困难。所以,现在也没人知道,该方法是否能很快遏制住石油的喷漏。

据BP公司公布的消息,两口减压井最快要三个月才能完工,预计到8月中旬两口井才能建成。

控制难度极大

专家认为,海上钻井平台一旦发生这样的爆炸事故,并导致污染,各个石油公司都很可能束手无策。因为,石油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很不够。

中海油的沙先生坦陈,由于海上作业量远不及陆上的多,人们在处理和控制事故上的应变方式都不足。全球现有3500多座钻井,但全球的海上钻井平台只有600多座。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也对媒体表示,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如果严格按照设计和正常的工艺流程操作,发生这么大事故的概率原本非常微小。但由于技术所限,一旦这类事故在1000米至2000米水深发生,目前全球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迅速解决。

沙先生说,这类井喷事故要“防患于未然”

首先,不管是政府管理者、投资方、钻井的承包商,都要对研究报告中的各类技术数据了如指掌,也要把一切后果和处理方式都考虑得很周全,审批项目时需要更加谨慎。

来自海外媒体的说法是,在今年4月20日钻井爆炸起火前的十余天内,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过一些故障,且大部分情况美国联邦监管机构都知道。距钻井爆炸时间最近的一次报批发生于4月15日。文件提交后的10分钟监管部门批准了相关申请。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BP公司的承认。

对于海洋平台出现的危险状况,施工方也要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

就好像建房需要投资方、施工承包方一样,海上钻井平台也是如此。爆炸的钻井平台投资者是BP公司,Transocean为施工者。

沙先生告诉记者,在实施海上钻井的过程中,若作业一方发现地层异常(如地层出现了涌动),要临危不惧,尽快处理。

“若出现事故隐患,也要增加泥浆量。”沙先生说道,在南海,中海油曾钻探过6000米井深、水深150米的探井。

当时,二氧化碳的压力突然增加。后来经过各方仔细研究和讨论,大家立即采取了加大泥浆比重的方法(钻井泥浆有润滑作用),最后解决了该问题。

他表示,钻井时加多少泥浆是非常有讲究的。“为了保证探井成功,有时钻井公司会有意减少泥浆的用量。

用太多的泥浆注入到地下,原油又会藏进油层,不容易被采出来。如果直接用水、柴油代替泥浆来做润滑剂的话,就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但假设泥浆加得太少,其重量不能与地下的油、气压力形成平衡,又很容易造成井喷事故。

沙先生建议,美国奥巴马政府应该赶紧召集全球的地质学家去研究方案,而其他石油公司也可以协助他们一同作战。

BP是多年来世界500强的前十。但其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有赖于这些年来油价的快速提升,另外也与其不断收购有关。“它的地质学家储备是很不够的。”沙先生说。

目前,应BP公司和美方请求,在确保中海油自身应有的应急能力与资源的前提下,中海油已经承诺并开始组织溢油应急设备和专业人员,做好支援其应急行动的准备。制图/张逸俊

[责任编辑:wangft]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墨西哥湾漏油重挫BP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