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对多别变成一对少
本报记者 徐国杰
根据有关券商的一份统计,自2009年9月证监会放行“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以来,截至2010年7月31日,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71只一对多产品。以每只产品200名客户的上限计算,涉及客户将达到约3.4万。到现在约一年时间,专注于绝对收益理念的一对多产品据报却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照这样下去,一对多到最后恐怕客户会越来越少了。
统计显示,目前的一对多产品中有83%充分利用了0%到100%的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只有少部分产品对投资资产类型的比例加以限制,灵活配置类型的产品占据了主流。这让投资人对专户的业绩寄予了厚望。
而一份截至今年7月下旬的一对多业绩榜单(不完全统计)显示,在纳入比较的54只一对多产品中,仅有12只取得了正收益,其中累计收益在10%以上的,只有广发主题01和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两只。也就是说,买入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者中,约有八成至今仍陷入亏损的泥沼之中。照这样下去,一对多到最后恐怕客户会越来越少了。
市场的下跌当然是亏损的一大因素,上半年市场跌了27%左右,看起来,一些一对多亏损10%似乎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但同期也有不少取得好成绩的专户和私募。而且,上半年市场分化严重,周期性个股下跌幅度巨大,但有不少消费、区域、3G等主题的个股今年以来涨幅不小,而且有的还屡创新高,只要你押在这几个区域基本可保证收益。
不过,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专户团队的投资理念却完全照搬公募基金团队。而更夸张的是,有家公司当时只有两名专户投资经理,却仍然敢拼命发产品,这简直是拿客户的钱开玩笑。如果要说是谁导致了‘一对多’今天的局面,准备不足的盲目扩张也不可忽略。
在监管层放行“一对多”专户业务后,有资格的基金公司们蜂拥而上,抱着跑马圈地的念头,不管有没有准备妥当,都急于申报多只产品并快速发行,这种冲动性的扩张导致“一对多”发展陷入僵局。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基金公司在专户业务的投资理念、人才储备等方面并没有充足的准备,产品发行完成后很快就会面临投资上的困境,做不出好业绩也在意料之中。
由于不少专户总监或投资经理来自公募,确实有不少“一对多”产品的投资思路沿袭公募基金的做法,没有真正形成绝对收益的理念和操作手法。不过一两亿的规模却一下子配置了40、50只个股,还喜欢维持一定比例的股票仓位等等。这种类似公募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其实是背弃了“一对多”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操作原则,容易遭到客户的诟病。
而基金公司在一对多宣传上也有漏洞,一些“胆大”的基金公司游走在违规边缘,其中就包括选择性宣传,比如“选择性披露某个时段的业绩”、选择性披露某个或某几个专户业绩。
不过,话也说回来,基金投资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客户也太过于短视,比如有位基金公司明星投资总监曾亲自操作一只专户产品,在精心挑选并买入了几只股票后,这位投资总监就未再有大的变化,没想到的是,过了1、2个月,客户突然找过来责怪基金公司太不负责任,一问原因,竟然是因为看到账户长时间没有操作,照他的理解,是不是要每天买进卖出,这才算对客户的负责。
对于一对多的后续发展,无论是从海外来看,还是从现有私募境况来看,空间巨大,只是目前一来缺乏良好市场时机配合,二来也需要基金公司积极转型,改变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统计显示,在公布了业绩基准的一对多产品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绝对收益基准,只有极少数产品沿袭了公募基金的风格,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准绳。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更要真正确立绝对收益的理念。除了投资,还应该在服务上多下工夫,在业绩不好时,更要对客户多做做心理按摩。
相关专题: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