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一对多
王军
去年8月18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实施,这标志着基金“一对多”业务正式开闸。如今正是周年临近,媒体关于“一对多”的回顾性报道骤然增多,其中自然多是批评其业绩不尽如人意。
此种局面早有人作出预见。去年“一对多”开闸不久,一位业内达人便私下断言,“一对多”注定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理由如下:业绩不好,挨骂是必然的。原本高端客户对“一对多”的期望值就高,总以为小灶烧出来的菜应该比大锅更好,再加上“一对多”还要提取很高的业绩报酬,结果一年下来让客户赔了钱,客户肯定不能不讨个说法。业绩太好,“一对多”客户固然高兴,但是难免会有是否公平对待公募基金持有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质疑声浮现。不论结果怎样,总会有负面评价在等着基金公司。
如今显然是应验了第一种预期。这可以说是基金业在“一对多”业务上不得不面对的两难局面。
实际上,脱离市场背景简单地评价“一对多”业绩,甚至将其与公募私募基金进行比较可能并不公平,不要说“一对多”与其他理财工具本来就是不同大类的产品,就算众多“一对多”产品之间的风格也是千差万别,在不同市场背景下会表现出迥异的收益特征,简单的业绩比较是无法给出一种产品好坏的定论的。
但是基金公司也怨不得媒体和投资者的批评过于简单化,因为造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仍要归因于基金公司自身。
“一对多”本来就是一种小众产品,应该建立在客户细分之上,满足特定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但是不少基金公司在最初推广“一对多”业务的时候却让人感觉到有意无意地想把小众产品大众化。比如说,头几批“一对多”中最为盛行的是“灵活配置产品”,其实基金并没有那么强的灵活配置能力。本期《金牛基金周报》刊载的上海证券一篇文章便提到,“从最近三年的择时能力来看,股票型基金由于择时带来的总体年化收益率为-1.22%,混合型基金由于择时带来的总体年化收益率为-1.54%,仅有约三分之一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由于择时带来的收益为正值”。相对而言,基金的选股要比择时更靠谱点。然而所谓“灵活配置产的好处在于,这个产品给人的感觉是熊市时可以空仓回避下跌风险,牛市时可以满仓把握上涨机会,能够让所有的客户都满怀憧憬,从而一网打尽。
把不合适的产品卖给不合适的持有人,又不能与持有人充分沟通,让持有人有一个对收益的合理预期,最后也就难怪持有人要拿苛刻的标准来要求你了。
相关专题: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