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对“中国无粮食安全问题”的质疑

2010年08月20日 11:26
来源:光明观察

0人参与0条评论

乌克兰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只允许出口250万吨粮食,而在年初原计划的出口额度是4000万至4200万吨。乌克兰此举将使世界粮食供应变得更加紧张,这种气氛是否传导至中国市场。“短期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压力不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表示,“我们要面对的是粮食价格上涨,而不是无粮可买。”(8月19日《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在题为《专家称中国无粮食安全问题》的报道援引李国祥的话说,“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直接影响有限。我国小麦、稻米主要自给自足,进口量非常小,小麦进口量不足总量的1%,直接影响有限。我作为官方智库的专家对“中国无粮食安全问的评估是片面的,至少是不切实际的。

他为何时表示对“中国无粮食安全”的观点,有分析认为,也许是由于他身份的原因,只能这样说。当然,赞同他的观点的人也有,例如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日多次公开表示“目前粮源充足,应无后顾之忧”。也许他们都过于乐观,但他们却忘记了一个事实,在国际市场粮食出现供求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粮食安全也将受到严峻考验。

众所周知,由于气候异常,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粮食减产,他们先后作出禁止粮食出口的决定。这些政策,将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导致全球处于粮食危机边缘。俄罗斯、乌克兰等粮食出口大国因灾减产,而中国也遭遇了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不利因素。

一般来说,气象灾害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的收成、品质优劣和成本高低,其中干旱、水涝两大类气象灾害是制约世界粮食稳产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旱灾粮食损失更占到气象灾害损失总量的60%左右。尽管中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但由于今年遭遇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将十分脆弱,能否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很难预料。

这让我们联想起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当时这本书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时至今日,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总产量提高有限,人均消费却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9年出现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目前,中国主要通过进口大米、小麦、大豆等来弥补这一缺口。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该省粮食年产量和亩产量都逐年下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近597万公顷减少到了2008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157万公顷。2008年年产量更是不足1500万吨,亩产不足200公斤。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仅2009年,广东省就进口粮食539.8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39.7%。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竟然严重缺粮,不能不发人深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更是当前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然而,由于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中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像广东这样每年缺口2000多万吨的省再增加几个,如果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吃饭都成问题,那谁能救我们呢?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真的无粮食安全”问题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对“中国无粮食安全”的质疑是不是“莫须有”,但一定不是“欲加之罪”,我们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我们发问的意旨,无非是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在关乎人民利益的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盲目乐观。

实际上,中国的粮食没有近忧,却有远虑。因此,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粮食安全危机,我们宁可信其有,并带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万无一失。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决策层只有把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才能真正掌握中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huangshuo] 标签:粮食安全 1980年 粮食产量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