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遭网络人肉 评级机构建议基金适当披露净值
蒋飞 秦丽萍
基金专户“一对多”出现不到一年,如果投资者需要比较此类产品的历史业绩,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呢?答案是:基金论坛中一个“盖”了3000“楼”的帖子。
不要为此感到奇怪。由于基金“一对多”产品不公开披露净值,因此只有持有人才能从基金公司了解到自己购买产品的净值,却无从与其他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对于外界而言,“一对多”产品就更如一个黑箱。于是,广东一位姓叶的投资者开始在网上发帖晒净值,把自己持有的“一对多”产品净值予以公开。他的行动得到了不少网友支持,叶先生得以整理出部分“一对多”产品的历史业绩,每周更新,并且坚持了一年。
“我也看到了这个帖子,还用它的数据与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是吻合的。”好买基金研究所研究员曾令华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事实上,目前没有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连续跟踪“一对多”产品。某券商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主要难度就在于“一对多”起步晚,且难以获得准确的净值数据。曾令华则对记者表示,他所能覆盖到的“一对多”产品只有60多只,不到目前已发行产品的一半。
“一对多”业绩分化
记者昨日对叶先生QQ群中的部分投资者进行了采访。
“我买这个只是想尝试一下新事物。”有投资者表示,2009年末“一对多”发行时,基金公司和银行渠道的宣传力度很大,他因此也对这种产品有很高的预期。
一位先后持有4只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者对本报表示,其持有的广发、易方达和汇添富管理的三只产品。这些产品在9月份将满一年,他表示不会赎回。而他今年1月份购买的“一对多产品仅持有到4月中旬就果断违约退出,“当时净值1.04,现在0.97。”虽然支付了5%(5.5万元)违约金,但他对当时的判断感到庆幸。
但幸运地挑对产品的人并不多。“本人投资两家所谓知名基金公司的‘一对多’,目前净值在1元上下徘徊,很苦恼,绝对没有我自己打新股收益高,从今年1月到现在打新股收益在10%。”一位投资者说。
在采访中,很多投资者因持有的一对多基金业绩不尽如人意,表示投资总期限超过一年的,将在满一年时选择赎回。一位投资者表示,已经与银行打好招呼,10月中旬赎回持有的一对多产品。“我和很多持有人一样犯了个简单的错误,没选基金经理。
一些基金公司希望在“一对多”到期后针对老客户发新产品。但由于前期产品业绩不佳,销售难度也大大增加。
第三方评价缺失或影响“一对多”发展
记者在与投资者交流中发现,虽然净值表现不好是其不满的主要原因,但是产品缺乏透明度也与“一对多”较差的口碑有很大关联。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准确和全面地理解这个理财细分市场,容易产生对基金公司的不信任。
曾令华对记者表示,“一对多”产品在各方面的属性都可以与信托私募基金画上等号,后者的信息披露程度虽然不能与公募基金相比,但仍每周公布净值数据,从而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了研究基础。“现在‘一对多’就像一个黑箱,数据都要依靠草根方式去获取,就更谈不上有价值的深度解读了。
在他看来,私募产品应严格限制其公开宣传,但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仍是必要的。他表示,网络论坛草根调研本身就证明,投资者有获取“一对多”产品研究和评价的需求。
一位市场人士以曾经让众多香港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的雷曼迷你债和累积期权工具为例说,私募产品并不是说就不需要信息披露,事实证明高资产人士在面对投资方面的专业问题仍然会犯错。
不过,基金公司也面临一个两难境地。披露“一对多”产品数据后,业绩比公募产品做得差会带来压力;做得比公募好,又可能有“利益输送”的质疑。或许,投资者更平和的心态也很关键。
相关专题: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