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无碍管理费持续增长 不能姑息基金业懒汉效应
李云峥
随着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结束,一份基金业的“黑色答卷”呈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上半年全部基金利润为负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是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和托管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却齐刷刷增长,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合计达到1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托管银行托管费收入26.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
巨额亏损无碍巨额管理费用持续增长,这种业绩与收入不挂钩的严重“责权不对称”现实,必将使管理学中的“懒汉效应”愈演愈烈。这种情况,非得对背后的利益分配结构进行“大手术”不可。
“牛市不分红、熊市无红分”是公募基金“铁公鸡”行为的具体表现,也是A股市场的几大怪象之一。虽然《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对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明确基金收益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均有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却并不足以解决“铁公鸡”现象,原因很简单:基金的盈利能力极度不稳定和偏弱,加之旱涝保收的“铁饭桶”型管理费收取模式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业绩动力的弱化,致使基金业形成“懒汉效应”并愈演愈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最严重的暴露期还不是今年上半年,而是在2008年。当年59家基金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总计15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9740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65%;混合型基金累计亏损4057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27%;封闭式基金累计亏损841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5.6%,非股票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仅有的两类盈利基金。而也就是在那一年,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07.32亿元。
虽然造成公募基金如此窘境的理由可以列出很多,例如持仓底限规则下对市场连续下跌的无奈、短视而非理性的业绩排名压力等。但是,业绩和收入呈现出反比关系,却是一个真真实实让市场经济规律感觉无地自容的“黑色幽默”,这种现象背后的最直接根源,就是目前中国基金管理费收入取决于基金规模,而非基金业绩。
同类基金间同质化问题严重、差异化产品提供不足等现实下,固定管理费收取模式实际已经异变成了一个“铁饭桶”。由此可见,要想在基金投资者利益、基金管理公司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双方平衡点的前提,就是必须砸破旱涝保收的“铁饭桶”制度。
相关专题:2010年基金中考成绩揭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http://y0.ifengimg.com/detail/img/sin.jpg)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