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岛汉缆造富运动:张思夏主导财富“三级跳”

2010年09月15日 03: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清宇

0人参与0条评论

张思夏通过村办企业三次改制,最终占有汉缆股份33.78%股权

本报记者 李清宇 青岛报道

青岛汉缆股份隐匿于青岛崂山风景区,而公司董事长张思夏也更像一个世外之人,当地人说从未见过张在哪个公开场合露面,公司司机说他最好的车就是奥迪A6。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少显山露水的“老农民”,公司上市后个人账面财富可能接近25亿元。

由于张思夏同时兼任村支书和村办企业负责人,近期关于张等少数高管利用村办企业改制造富的质疑声频频出现,指出集体财产以各种合规和非合规的方式流入私人手中。

近日,记者采访了汉缆股份董秘王正壮,试图探寻这家企业历时三十年的造富历程。

村委会所得为零?

9月3日,青岛汉缆过会成功,将于近期在中小板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目前张思夏占汉河投资54.1%,而汉河投资占有汉河集团64.52%股权,集团又占有已过会的青岛汉缆96.79%的股权。以此推算,张思夏在拟上市公司4.2亿股中占有33.78%股权。

若按2009年青岛汉缆每股0.69元及A股市场25倍市盈率匡算,上市后张思夏的个人财富将达到近25亿元。

作为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村办企业,青岛汉缆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背景中发展成为国内特高压电缆细分行业隐形冠军的同时,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向少数高管集中,由于涉及村办企业的改制,财富集中的过程就格外引人注意。

青岛汉缆前身为1982年设立的崂山县沙子口人民公社汉河铜铝材厂。汉河铜铝材厂系由青岛市崂山县汉河村村民委员会投入价值35.9万元设备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4年,张思夏、张学宏、张学竹三人决定承包已改名为青岛崂山汉河电线厂的该村办企业,承包合同约定的主要内容为:约定的承包期为1984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30日;承包费和折旧费共计60万元;承包期满后,由双方进行设备验收,办理交接之后的剩余资产由承包人及职工开支分配。

1993年底,由于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合同提前半年终止。据招股书披露,双方确定于1994年1月1日将电缆厂的可分配资产1.15645亿元转入电缆厂实收资本,同时依据1984年承包人与汉河村委签订的《工副业承包合同》的约定,汉河村委分得35.9万元,企业职工分得1.15286亿元。

经过这次资产处置后,出资人由之前以村委会名义,改由职工名义。这在1997年的工商登记中可以看出端倪。

村委会出资,在名义上该资产应为村集体财富。鉴于改革初期普遍存在的对资产界定模糊和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对于后来的资产重新确认,由于无法得知确切内情,外界自然无法给出明确的是非判断。

如果只从纸面逻辑理解,合同到期之日村委会至少应将合同约定的承包费收回。但纵观招股书上下文,村委会只是在10年后将当初投入的35.9万元收回,60万元的承包金不得而知,而其它利润全部为企业职工分得。换句话说,作为集体财产的企业,在出租10年后,只是将原始出资收回,甚至连一分钱利息都没有得到。

王正壮解释说,不仅60万元承包金已在当时上缴村委会,承包期间公司还额外拿出200余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改造。但对于为何未在招股书中披露,王正壮没有给出解释。

事实真相如何,或许只有查看当时村委会账本才能得知。由于张思夏同时担任村支书,承包合同的合理性,承包兑现情况难免给外界留下质疑的把柄。

财富集中营

如同国内多数企业一样,青岛汉缆改制曾经历了职工广泛持股到股权向少数人集中这样一个过程。青岛汉缆也不例外,2006年,张思夏董事长在其母公司汉河集团中所占股权尚只有2.28%,短短四年后,股权比例已高达12.62%。

青岛汉缆的改制路径是,在成立青岛汉缆的同一年,由汉缆集团(青岛汉缆前身)等6股东出资成立青岛汉河电缆有限公司,1999年12月,经过增资扩股更名为汉河实业,第二年,村委会将“有积累的职工股”转让于汉河实业后一跃成为汉缆集团的股东,2008年更名为汉河集团。

所谓“有积累的职工”专指历史上持有汉缆集团及汉缆集团前身积累资产的职工,而“有积累的职工”名下的资产看上去更像一笔糊涂账。

2000年村委会将此资产转让时为2.6852亿元,而到2006年,量化到1029个职工时总股本却变成了1.1673亿股,如果1股对应1元企业资产的话,意味着近1.5亿的企业资产下落不明。不仅如此,“有积累的职工”在2006年落实到具体个人时也只有8387.9513万股,尚有3385.0478万股由汉缆集团工会代持。

2006年至2009年四年间,经过转让和认购,三千余万股股份全部量化到职工个人,张思夏个人持股数也由266.4637万股跃升至1476.4625万股,占汉河集团股比从2.28%攀升至12.62%。

如果说由名义上的村集体财产转变为“有积累的职工股”为青岛汉缆高管冲刺财富的第一跳、通过将“有积累的职工股”再量化到个人为第二跳的话,发生在2009年10月间的股权收购则成为财富集中的最后一跃。

青岛汉缆启动上市应不晚于2007年下半年,而到2009年,上市也相应进入最后阶段。此时为符合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股东总持有人数不得超过200名的规定,汉河投资以每股9.837元价格收购952名职工股东手中股票计3485.3714万股。根据福建联合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当年出具的评估报告,汉河集团2008年底净资产为12.96亿元,扣除捐赠给汉河基金会1.45亿元后,汉河集团净资产为11.51亿元,按1.17亿股折算,每股净资产为9.8376元。

也就是说,发生在上市前夜的收购是以公司净资产价格计算的。从理论上讲,公司上市自然也存在“破净”的可能,但上市更凸显的是财富放大器的作用,虽然没有任何规定上市前的股权收购是以何种价格作价,但以净资产计价,财富在向少数人集中的过程中,对更多失去公司股权的普通职工来讲显然有失公平原则。

而通过此次收购,张思夏在拟上市公司中所占股比上升至33.78%。

[责任编辑:liliang] 标签:汉缆 汉河 隐形冠军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创业板:我们的2010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