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跟风者河南:中小散户是主力

2010年10月09日 02:20
来源:经济观察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刘金松

“大蒜就是白老虎,一不小心,被咬一口,那可要命的。”做了20多年大蒜生意的刘少臣,对大蒜价格的涨跌早已习以为常。但对最近两年大蒜的反常波动,刘少臣觉得“价格被操纵了”

刘少臣是恒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据他介绍,冷库里的大蒜还没出库,有的就已经开始赔钱。新蒜入库的时候,最高收购价达到了6.8元/斤,现在的出库价才5块多。在刘少臣位于郑州中牟县的办公室外,3座库容3000多吨的冷库正在嗡嗡运行中。

河南中牟和山东金乡一样,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不过与金乡及周边地区的大蒜种植规模相比,中牟的大蒜产量要少了很多。据刘少臣估计,金乡一个县加上周边乡镇就顶河南一个省的大蒜产量。

刘少臣认为,大蒜炒作的策源地在山东,河南市场充其量只是一个跟随者。但即便如此,这个全国产蒜第二大省,还是吸引了不少投机者参与其中。

大蒜猛如虎

中牟的种蒜传统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将其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农产品推广种植。经过近10年的培育,最终成了当地的一项主导产业。

据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肖锋介绍,中牟县的大蒜种植一直稳定在30万亩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在1995年之前,中牟的大蒜无论是产量还是影响力都超过了山东金乡,但由于两地对大蒜产业的开发程度不同,最终金乡远远超过了中牟。

2009年,中牟种植大蒜面积为30万亩,金乡同期的种植面积为70万亩。在大蒜行业也一举奠定了“全国大蒜看金乡”的地位。中牟作为产地在大蒜产业中的影响力开始降低。即便如此,河南省的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依然是仅次于山东省,在全国位居第二位。因大蒜而演绎的财富悲喜剧时常在中牟上演。

在当地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2009年底的这波大蒜暴涨行情中,中牟本地蒜商挣到3000万以上的有4人,外地蒜商挣到1000万以上的超过3个,挣百万以上的有100多个,挣几十万的就更多。

刘少臣同样也存了一批蒜,“不多,1000多吨。”收购价格在每斤1.5元-2元之间,出手的时候最高卖到5元一斤。这次存蒜,400多万的投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给他带来600多万的收益。

不过,谈起这翻番的投资收益,刘少臣并没有多少兴奋,“今年挣的钱还不够还外债,我2008年的时候亏得血本无归,现在还有外债没还。

在中牟,像刘少臣一样,因大蒜而经历过山车般行情的不在少数。据其介绍说,一个江苏老板,在上一轮大蒜暴跌中同样亏了个血本无归。

2007年收蒜的时候,这个老板以2000多元每吨的价格存了两万多吨蒜,在第二年3月份出手时价格跌到了200多元一吨。加上前期包装费,及冷库保存费,4000万的投入最后所剩无几。刘少臣认为,“要不是江苏当地政府的扶持,这个老板连在2009年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从收购时的最低0.9元到出库时的最高6元,在2009年蒜季演绎的暴涨行情,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创富神话。但在刘少臣眼中,却是大蒜猛于虎,他将其称之为“白老虎”,“一不小心,被咬一口,那可要命的。2008年巨亏,要不是2009年疯涨,全国做大蒜的都死得差不多了。

做了20多年大蒜生意的刘少臣觉得,最近两年的蒜价波动有点反常。据其介绍,这几年,有时候会有一帮人莫名其妙地来中牟,呼呼隆隆开着大卡车来拉蒜,搞得大家都很紧张,也都跟着收,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有时候会这些人又会说市场不好,弄得人心惶惶,搞得本地蒜商赔本都卖。当本地蒜商低价出手的时候,他们会找一部分有钱人把蒜买下,他们再从中操作,把蒜价抬起来。

“都是山东金乡的电子盘在操纵,那玩意真是害人。”刘少臣觉得,这种操作很容易把市场搞乱。电子盘交易中的买空、卖空,和实体经济中的交易相互呼应,会强化大家对大蒜价格的跟风效应。至于这些操纵的钱来自哪里,他也不清楚。

跟风者

在刘少臣看来,大蒜本就是周期性产品,“今年种蒜收入高了,明年农民扩大种植,产量上去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如今,这种周期性涨跌正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放大,放大后的财富效应也正在不断吸引着新的淘金者涌入其中。

据郑州担保行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经理透露,有一房地产公司老板,将闲置的500万资金放在他那里做理财已经一年多,每年有超过20%的收益。今年3月,这位老板突然提出要撤走,说准备和朋友一起去中牟投资大蒜。

刘少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证实,在今年囤蒜的人中,确实有从郑州来的房地产老板。

这些新入行的外来户,在剧烈变动的大蒜行业中,往往损失最重。2008年的大蒜暴跌中,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的囤蒜帮,曾全军覆没。

固始在河南属于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劳务输出为当地带来了丰厚财富积累。据当地政府公布的数据,在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共产生1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1000个百万富翁、1万个十万富翁。

固始人和大蒜的结缘始于招商引资。和中牟相距不远的河南杞县,是河南省另一个大蒜主产区。2006年,在杞县政府的多次招商公关下,来自固始县的何述龙投资2000万元,在当地建起了6座单个库容1500吨的冷藏库。此前,杞县冷库的单个库容没有超过1000吨的。

而此时,正处于大蒜的上涨周期,根据当年的行情,投资大蒜的平均收益均达到100%以上。投资大蒜的赚钱效应吸引了更多固始人跟风而至。最多时有1000多固始人在中牟、杞县收购大蒜。据杞县鸿昌公司经理胡培建介绍说,“高峰时,每个月从固始汇过来的资金就有5亿多元。”这种跟风式的加仓,最终导致了在2008年大蒜的暴跌行情中固始囤蒜军团全军覆没式的惨败。

刘少臣说,据他所知,2008年就有十几个在北京收废品发财的固始人,带了1亿多的资金来中牟收购大蒜,结果蒜价暴跌,赔得一塌糊涂。其中有3个亲兄弟,一起投了1000多万,“把几年的家底都赔干了,连冷库费都交不起。”据刘少臣估计,在上一轮暴跌中,固始人扔在中牟的资金不低于8000万。如果再加上在杞县等地的投资,累计损失超过3个亿。

此次投资失败,在固始当地也引发了一些反思,一些固始蒜商将这次投资失败归结为跟风与盲从。一位固始人感慨说,“固始蒜商在一拥而上的疯狂收购中全军覆没,在大蒜市场的疯狂上扬中,却全部熄火。

未见游资身影

历经多次大蒜过山车行情洗礼的刘少臣,在大蒜生意上日渐谨慎。据他介绍,其冷库里存的大蒜80%都是别人的。有本地经纪人的,也有外地客商的,有存100吨的,也有存10多吨的。在中牟仅从事大蒜收购的经纪人就有5000多,邻近的杞县也有3000多名大蒜经纪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河南大蒜市场上70%的蒜商为外地人,其余30%为本地人。

王肖锋认为,在中牟的大蒜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大蒜经纪人,并没有大量的外来游资进入。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曾派出多个调查组,深入大蒜主产区和主销区了解情况。在中牟大蒜市场上并没有发现游资的身影。

在河南本地的蒜商中,以中小散户为主,其中不乏蒜农,在看涨大蒜行情的情况下,除了把自家产的大蒜冷藏起来,也会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购买大蒜冷藏。中小散户一般以自有资金和朋友借贷为主,一些有实力的经纪人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不过,据记者了解,一份由中牟县冷藏协会制定的大蒜出库指导价,还是被调查组认定为“价格联盟”,存在串通涨价的嫌疑,并向该协会开出了8万元的罚单。此前,中牟县冷藏协会向下属会员建议,不要以低于指导价的价格出库。

刘少臣曾参与了与发改委调研组的座谈,面对开出的罚单,他觉得不公平,“大蒜低谷的时候,几分钱一斤,政府不来关心,等价格高了就来调控。”在他看来,如果对种植大蒜进行补贴,价格很容易降下来。

在刘少臣看来,“做大蒜生意,赔赔赚赚,真正能赚钱的蒜商不过10%左右。”如今,和他一起做大蒜生意,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有的受不了折腾改行了,有的赔得早已销声匿迹了,也不乏在外躲债“有家不敢回的”

不过,经营多年大蒜生意的蒜老板黄学民认为,虽然大蒜生意不好赚钱,但只要肯下工夫研究,多请教,还是能逐渐把握大蒜的价格波段,他目前正在努力从“三赔一赚”向“两赚一赔”过渡。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大蒜 中牟 固始 金乡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