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极寒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更多是媒体炒作
任绍敏
“千年极寒”近在眼前,欧洲、中国都将波及,一场有关“这个冬天特别冷”的热议最近甚嚣尘上,能源股也闻风而动。推究下来,或许这只是“真实的谎言”
“千年极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更多是媒体的炒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明确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天气与气候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根据某一年气温偏高或者偏低,就预测未来气候如何。
实际上,本轮能源股上涨与“千年极寒”热议关系不大,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詹凌燕对本报称,“千年极寒”顶多只是煽风点火的作用,占非常小的比例。一市场人士也称,虽然此次煤炭股上涨外因更直接,但究其原因,低估值才是机构敢于放手大干的主因。整个煤炭行业2010年平均市盈率仍然仅有17.5倍,估值水平仍偏低。
波兰科学家“不科学”?
10月7日,《扬子晚报》在题为《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的报道中称,“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报道还引述波兰科学家的说法,“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多家中国媒体转载或跟进报道。10月11日,世界气象组织也发布消息说“一个中到强度的‘拉尼娜’正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可能持续到2011年一季度。”“千年极寒”,光看这几个字,就感觉有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迅速升温。
实际上,俄罗斯Regnum新闻网此前已刊出《气象学家称欧洲将迎来千年一遇的严冬》的消息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一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
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刊发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拉尼娜’现象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科学依据很不充分。”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文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光中国,算上美国和欧洲,人类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预测这样的极端事件,别说千年一遇,即使是百年一遇,也很难在事先进行预测。这种说法对公众的眼球吸引力很大,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很难站得住脚。
而18日,《新快报》记者也辗转找到了媒体所指的那位神秘“波兰科学家”——来自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的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科瓦尔沃斯基一再“澄清”:“千年极寒”纯属误传!“是媒体断章取义了我在波兰Tok FM广播电台的讲话”
在9月初,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时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作答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模式推断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他表示“并没有说欧洲将会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体断章取义,才有了上述说法”
“气候关系到国计民生,关注度高也可以理解。”陆龙骅表示,希望不要炒作,多坐下来扎扎实实做些具体工作。
“冷暖”之争
“全球气候变暖”近二十年来成为主流观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布四次评估报告,强调人的作用对气候的影响,不过,也有科学家持相反观念,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变冷。
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托马斯·克罗利和多伦多大学威廉·海德合著的论文在2008年11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按照地球自身的自然周期规律和轨道变化,我们应该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冰河纪,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延缓了这一过程,不过这无法阻碍整个地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如果人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气候短期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假象”所带来的危害恐怕会比进入新冰河时代更大。
俄罗斯科学家哈比布罗·阿布萨马托夫也提出了新 “地球变冷说”。他认为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过了地球变暖的高峰期,未来10年全球变暖将逐渐停止,即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长了4%。因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整个20世纪太阳几乎持续保持着不寻常的高发光度,现在太阳的发光强度正在逐渐下降,大约在2041年会降到最低点,届时地球也将变冷,但海洋会推迟地球显著变冷的过程,因此全球变冷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55年到2060年。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宗慈最近在一篇报告中也提出,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都过分强调了人的因素,而忽略了包括太阳活动、地球磁场变化、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巨大影响。她预测自然因素将使中国在2020年到2030年之间的平均温度下降0.8摄氏度,而人为因素仅会让中国平均温度上升0.5摄氏度,中国的气候将越来越冷。
从事全球变化研究多年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今年3月撰文称,如同全球变冷理论在20世纪面临兴起和低落的考验一样,全球变暖理论也将在21世纪初的2010年经历同样的考验。不论理论的争端结局如何,气候终将依循的是地球自诞生起的规律。人类以为自己所掌握的“一切”,其实从未能撼动这个规律。这场近在眼前的考验正在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的决定权不在人类而在自然。
节能减排不能动摇
无论是哥本哈根还是天津,气候会议背后离不开利益的博弈,各国都有自己的诉求,有关节能减排,全世界在共同愿景、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陆龙骅说,气候变化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背后是外交、政治、经济问题,牵涉面很广,各国采取的对策也与本国利益相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肯定要在节能减排上起到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但要与中国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气候变化,尤其是主流观念“气候变暖”,究竟是自然规律还是人类活动在起主导作用?对此,陆龙骅解释说,目前科学尚无定论,争论很激烈,往往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开,现有的研究模式也并不完善,“气候预报模式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距”
非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NIPCC)观点与IPCC相反,强调自然的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正在进行第五次评估,陆龙骅认为,集中了各国气象科学家的IPCC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需要多听取各方意见,考虑非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碳排放不一定就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是节能减排是必要的,节能减排大方向应该坚持。”陆龙骅一直呼吁,保护全球环境,刻不容缓。
相关专题:千年极寒引爆防寒主题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