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统计局:价格上涨趋稳 调控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2010年10月21日 11:34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永平

0人参与0条评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新闻社记者: 统计局之前对CPI数据有前高后低的预测,央行前几日加息让大家有一个疑问,是否意味着CPI数据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通胀预期的控制面临严峻形势,等不到CPI由高转低的拐点了。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盛来运: 我觉得价格问题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尤其是前天晚上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加大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9月份的CPI同比是上涨3.6%,环比上涨0.6%,这是在上个月CPI达到3.5%以后又出现了同比和环比涨幅上升的现象。分析9月份CPI的上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原因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翘尾因素的影响。9月份CPI的翘尾因素,由于去年的CPI是前低后高,对今年产生的翘尾影响是1.3个百分点,占同比涨幅的36%。第二方面,新涨价的因素。这部分是占到CPI同比涨幅的64%。与上个月相比,大家可以看到,翘尾因素的影响略有下降,但是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略有扩大。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

在9月份由于自然条件不利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蔬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8%,肉禽的价格同比上涨了5.4%,粮食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2.1%,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同比的上涨。食品价格的上涨带特别是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促进农民增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确实需要高度关注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阶层的人群产生的影响。

关于价格后期的走势,特别是后三个月的走势,我们认为,影响价格走势方面,既有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行的压力。从上行因素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大宗产品的价格,这段时间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二是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的上涨,还有国内一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假如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跟不上劳动生产成本上涨的步伐,那么一部分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有可能会向后续的产业传导。

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也有几个方面:一是粮食,今年初步预计秋粮增产较多,粮食再获丰收。粮食的增产一定程度上为保持粮价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这样一种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后几个月还是逐渐走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后三个月的价格走势。

我们初步判断,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仍然说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

这里面我还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实现国民经济10%以上的增长,物价保持3%左右的水平是有可能的,因为1-9月份的CPI上涨2.9%,这样一种状态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国内也是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对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再告诉大家几个数据,关于大家所谈论的“金砖四国”,今年以来经济活力还是一直比较强的金砖四国,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我们低,但他们的价格水平都比我们高。巴西9月份的CPI上涨4.7%,俄罗斯9月份的CPI上涨7%,印度8月度CPI上涨9.9%,与这几个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比较低,应该说是基本稳定的。这说明国家今年在管理通胀预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有效的,也是得当的。(记者 胡永平)

[责任编辑:heqy] 标签:价格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