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破重围 基金一对多亮出止损铁律
一边是客户的责难,一边是越来越多“狼”的争食。从彼3000点到此3000点,第一批专户“一对多”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的基金公司渐渐地找到了些许管理专户“一对多”的感觉,一方面开始不约而同地对投资增加约束,制订严格的止损制度;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更加着眼长期,并增加了固定收益类、保本类的品种。
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持有人的责难,更多的基金公司将来争抢“一对多”的蛋糕,也让目前的市场参与者感受到了重重压力。《试点办法》实施后,专户“一对多”成立规模从5000万降低到了3000万,而且只要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不管规模大小,基金公司都能够发行“一对多”产品。
“第一批‘一对多’我们是抢着买的,客户经理要求我们每户认购额度达到200万。但大盘从3000点跌到2500点左右的时候,账户净值到了1块以下,当时我非常着急,把客户经理的电话都要打爆了。因为一开始我觉得基金专户跟银行理财产品差不多,把6%的目标收益率认为是承诺收益率,所以‘保本’的心理预期还是很强的。过了大半年却还是负收益,能不着急吗?”一位“一对多’持有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回到了面值以上的产品一打开,她赶紧就赎回了。
一直以来,绝对收益产品在公募基金中寥寥无几,直到去年9月份,“一对多”产品第一次扛起了绝对收益的大旗,这一批产品大多设立了5%—6%的业绩比较基准,首批“一对多”也大多为股票仓位从0到100%的灵活配置品种。但一年下来,首批“一对多”的业绩却难遂人意。银行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9月份,招商银行代销的一只“一对多”净值始终低于1元面值,最低的时候大约折损了13%。而同期该专户所在的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的业绩平均损失也在13%左右,这只“一对多”并没有显示出规避风险的优势。
除了持有人的责难,更多的基金公司将来争抢“一对多”的蛋糕,也让目前的市场参与者感受到了重重的压力。本月出台的《试点办法》实施后,“一对多”专户成立规模从5000万降低到了3000万,并取消了基金专户理财的具体指标门槛,允许所有经营规范、配备专门业务人员、制度健全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专户理财业务。这就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不管规模大小,基金公司都能够发行“一对多”产品。而从目前各个公司专户管理的规模看,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业绩较为领先的公司管理规模基本在10亿元左右,大基金公司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小规模基金公司要是业绩好,甚至是近半年业绩领先,在银行发产品也不难,或者是一些银行系基金,发产品更容易。而大公司一旦业绩做差了,客户就会要求把账户转走,银行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更有话语权了。”深圳的一位基金渠道总监告诉记者。
严格减仓制度
一些灵活配置型的“一对多”开始制订严格的约束制度,要求开始建仓的专户在没有盈利的状况下,股票仓位不能超过60%。若净值出现损失,每损失1个百分点必须减仓,减仓幅度在2.5到4个百分点之间。甚至,有的公司规定,在净值跌破0.92元时,就必须进行强制减仓。
在这一年的“一对多”投资中,客户对“不亏钱”的强烈要求给了基金经理很深的印象。“我们和客户打交道时发现,你替他赚5%的收益,他可能觉得很平常;但亏了5%,他的怨气就会很大。南方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基金经理游海表示。为此,他们今年总结了经验教训,对灵活配置的专户也推出了一套严格的约束制度——“主要的思路是防止负收益。这个制度不是从个股控制风险,而主要从仓位着眼。”游海说。
按照这套制度,开始建仓的专户在没有盈利的状况下,股票仓位不能超过60%。若净值出现损失,每损失1个百分点必须减仓,减仓幅度在2.5到4个百分点之间。“这样的设置,能让我们即使在6000点建仓,当股市跌到1600点的时候,损失能够控制在10%左右,这样给客户的痛苦最少。”但是,如果建仓之后有盈利,随着净值上升,基金经理投资仓位上限也相应提升。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止损制度更为严酷,在净值跌破0.92元时,就必须进行强制减仓。
招商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监杨渺回顾这一年多,认为流动性在保证绝对收益投资时非常重要,“做专户投资,不仅仅要关注哪个公司好不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资金头寸的管理。”杨渺告诉记者,在被动的状态下,投资操作会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专户投资经理应尽量避免被动、净值亏损的情况,因此需要精于资金头寸管理的技巧。即便是较为看好的成长股,也“一定要在你有限的时间周期、专户产品周期、考核周期内选择确定性增长的品种。
之所以对投资流程进行调整,是因为一年多的实践中,不少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投资吃了“大苦头”。据悉,某家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习惯于将集中投资5到6只股票,而且经常三天换一次仓。但半年下来,业绩却一直居于同业之后。同时,也有的专户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很小,却持有30只左右的个股,操作手法还是管理公募那一套。
“为了防止重仓某只个股导致组合收益崩溃,我们制定了一些限制制度,一般来说单只股票最大仓位不能超过15%”,深圳一位专户总监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个股投资上限提高到20%,但在实际运作上,基金公司对于大幅重仓某一只股票并不会放松控制,反而会加大限制。
在运作一年后,不少“一对多”基金经理一反最初强调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始倾向于认同自上而下的投资模式。国投瑞银专户基金经理叶戎操作的是一只FOF,渠道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该FOF的一年以来收益达到21%。
叶戎就认为自上而下做好资产配置是最为重要的,先从分析宏观经济和股市大环境入手,结合股票市场总体估值水平和各个行业板块的估值水平来判断大机会,然后再精选个基。“封基交易量不大,涨起来想买也买不到,跌下去想卖也卖不掉,这就要求必须逆向思维。”叶戎说。
不过,“一对多”由于与公募基金共享一个研究平台,难以摆脱彼此雷同的影响。比如,有些公司的公募基金去年看好并重仓大盘蓝筹,从该公司“一对多”专户持仓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品种,因而自去年至今虽然净值波动不大,但收益率处于低位,仅在今年10月份出现10%左右的上涨。
对此,一些基金公司表示,重建一套研究系统成本非常高,个股选择保持上仍然只能靠基金经理的个人判断。“新规定允许专户与其他账户同一天反向交易,这也是保证专户独立性的一个办法,未来可能自由度会加大。但目前看,各个公司对于反向交易还是管理得非常严格。”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产品更趋针对性
“目前期限为2到3年的产品,其实都是一年开放一次,事实上与一年期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相对而言两到三年期的产品自由度更高,因此我们未来不考虑发一年期的产品。”深圳的一位基金渠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第一批扎堆灵活配置到后来固定收益类产品大唱主角。“一对多”产品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一些基金公司表示,未来2到5年期的产品或将成为主流。
“‘一对多’一年期产品有时处境很尴尬。比如你的产品是9月底到期,那可能你从6、7月份就不敢满仓了。虽然这时候看,净值是在慢慢上涨,但是你的仓位可能是慢慢在降低,如果这个时候遇上股市上涨,账户的收益上是会打折扣的。”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负责该公司第一只“一对多’产品有他对一年期产品的弊端深有感触。“我的判断往往是着眼于中长期,因此以后我们推出专户产品应该会尽量发2、3年期的产品。”邱国鹭说。
某家基金公司就遇到过一个类似的问题,第一只产品9月底到期,在到期之前,该公司认为,较为看好10月份的行情并劝说客户续约,大部分客户同意续约,但有两位客户仍坚持清盘,最后这只产品只得清盘。尽管这只“一对多”收益仍超过10%,但却错过了10月份的市场大幅上涨。
事实上,其他基金公司也或多或少存在这种问题。“目前期限为2到3年的产品,其实都是一年开放一次,事实上与一年期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相对而言两到三年期的产品自由度更高,因此我们未来不考虑发一年期的产品。”深圳的一位基金渠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专题: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