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稀土产业入选十二五科技规 19只资源股业绩唱多

2010年11月10日 11:09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李若馨

0人参与0条评论

稀土产业入选“十二五”科技规划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

记者8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十二五”科技规划中的稀土规划部分已经完成。根据惯例,入选科技规划的产业会得到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

知情人士表示,此前,科技部已选定未来五年亟须技术突破的产业,并委托行业研究机构拟定初稿。目前,稀土部分的规划初稿已经完成。

该人士还表示,未来五年,稀土深加工行业将继续得到政策扶持,中科三环太原刚玉等公司有望受益。

10月中旬,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在党组扩大会议上要求,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紧做好“十二五”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今后五年的科技发展绘就蓝图。按照惯例,入选科技规划的产业会得到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

知情人士表示,在政府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背景下,稀土深加工产业会在未来五年继续得到支持,鼓励企业研发性能更高的产品。

在稀土深加工产业中,钕铁硼永磁是目前产值最大的产品。该材料体积小、重量轻、磁性强,被广泛在能源、交通、机械、医疗、计算机、家电等领域。

申银万国研究员郑治国介绍说,目前,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企业有220家之多,但是获得国际专利受权的企业只有5家,专利限制已经成为制约钕铁硼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尽管我国的稀土资源丰富,中国企业在国际钕铁硼市场上却没有发言权,眼看着日本占据了钕铁硼永磁材料70%的份额。

所幸的是,NEOMAX(日立金属与住友金属合并后的企业)和MQ(国际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巨头)的基本成分专利将在2014年以前陆续到期,这就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在倒逼我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

林东鲁:将有新机构与国外协商稀土供应量

专访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将有新机构与国外协商稀土供应量

“中国稀土产业不应受到国外压力的影响,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对外仍然继续供应,但有一点,这种供应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此表示。

“中国的稀土资源目前仅占全球的约30%。如果不加控制,资源枯竭之时,才是对世界绿色资源的重大打击。”林东鲁昨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举行的“中国海西稀土产业技术成果对接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控制稀土出口意在保护资源与环境,这将有利于世界绿色产业的长期发展。

“消费量第一”今后将更突出

中国稀土学会预计,全球2015年的稀土需求量将达21万吨,2009~2015年之间的需求量年均增幅将超过8%,大大高于过去20年间的5%。同时,发达国家基于稀土供应多元化方面的考虑,今后5年将建成从开采到选冶的稀土原料工业体系。

林东鲁昨日表示,中国稀土的4个世界第一(储量、生产、消费和出口)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其中“消费量第一”今后将更为突出。

据他分析,中国国内稀土消费量的增长将主要缘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风力发电机等机电产品今后10年产量的剧增(例如中国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从去年的1380万千瓦大幅升至1.5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也将在同期从906.8万千瓦增至8000万千瓦),再加上工业电机、家用电器、3C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中国稀土原材料工业将得到强烈的拉动和提升。

林东鲁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各稀土产区正加强整治开发秩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中国前几年就开始研究确定稀土产业的环保要求,要求一些未达标的工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就停产。由于没有新批的工厂,所以目前产量减少与此有关。

他对本报记者透露:“今年环保不达标的稀土工厂还要继续整顿,同时‘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此也提出严格要求,主要是要在源头进行整改。国家将鼓励稀土产业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注重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现在承担全球市场95%以上的供应量,但污染问题怎么办?中国的稀土产业已到了十字路口。”林东鲁说。

不需要那么多稀土企业

最近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保证对外稀土供应。“既然这样,为什么各个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不一起开采?”林东鲁说,他近日与美国驻华使馆一秘谈及此话题,就提出既然资源要共享,各国就应该“都拿出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状态,逐渐形成世界稀土市场价格体系。

他说,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稀土供应占全球市场的63%,而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向世界供应稀土,到90年代逐渐加大供应量,而目前,美国的俄罗斯产量都为0。

林东鲁说,最近吵着要中国增加供应量的日本,长期低价采购了大量中国“用麻袋和编织袋出口的稀土”,也得到了大量从中国走私出去的稀土,但一加工后“就用小塑料袋高价卖给中国”

林东鲁对本报记者透露,中国稀土协会正在筹备,将很快成立,会长人选已确定,协会成立后可能将代表中国稀土行业发声,承担与国外稀土业界沟通、协商供应量的职责。而中国稀土学会与中国稀土协会,将作为中国稀土产业的“一体两翼”,共同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在林东鲁看来,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技术,二是避免产业过剩,“大家一哄而起,不认真思考有资源的地方到底该如何发展,各家什么都搞,最终很容易过剩。

林东鲁告诫说,因为稀土产业必须与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所以产业规模不能过大,“目前国际、国内需求分别是6万吨、5万多吨,而我们前端分离的能力已经达到20多万吨,没必要那么多企业。

至于稀土储量,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搞过一次稀土资源探查,但改革开放后全国没有对稀土资源进行过普查,因此是否还有地方存在未探明的稀土资源,尚无法确定,“还得来一次全国详勘。

“对稀土重视,我们欢迎。但搞得过热,甚至导致产能过剩,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必须要理智,要降温。稀土确实作用很大,但并非中国独有,别国也有,不要把它看得过重,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科技进步,把它合理利用。”林东鲁总结说。(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lanln] 标签:稀土产品 稀土资源 稀土产业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